[发明专利]一种环轧芯辊结构及其用于内凸台的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80633.4 | 申请日: | 2019-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696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于翔宇;徐强;张博文;皇甫文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1H1/06 | 分类号: | B21H1/06;B21H1/22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聂启新 |
地址: | 21408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轧芯辊 结构 及其 用于 内凸台 生产工艺 | ||
1.一种采用环轧芯辊结构用于内凸台的生产工艺,环轧芯辊结构包括芯辊(7),其整体呈三段式分体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上芯模套筒(1)、保护环(3)和下芯模套筒(4);所述保护环(3)通过芯棒(2)的支撑嵌装于上芯模套筒(1)和下芯模套筒(4)之间,芯棒(2)两端分别伸入上芯模套筒(1)和下芯模套筒(4)内部并固接;所述上芯模套筒(1)和下芯模套筒(4)结构相同,且对称布置,均一端端头中心向外延伸有凸起(11),另一端端头中心开有螺纹孔(12),所述螺纹孔(12)内安装芯棒(2);所述上芯模套筒(1)端头的凸起(11)通过紧固件与环轧机驱动单元相连;所述保护环(3)套装于芯棒(2)外圆周面,保护环(3)的内壁面与芯棒(2)外圆周面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保护环(3)轴向由上芯模套筒(1)和下芯模套筒(4)限位;所述保护环(3)的径向相对于上芯模套筒(1)和下芯模套筒(4)缩进,使得芯辊(7)在保护环(3)的位置呈现凹槽结构;所述芯棒(2)的棒体表面为全螺纹结构;其特征在于:生产工艺还包括环轧机,其上安装有主辊(9),主辊(9)侧边对称安装有两根导向辊(8),导向辊(8)与主辊(9)轴线平行;还包括位于主辊(9)旁边上下间隔设置的两个锥辊(6);主辊(9)和锥辊(6)分别与动力装置连接;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准备保护环(3),根据环形件产品的内凸台(51)尺寸加工保护环(3);
第二步:将上芯模套筒(1)端部的凸起(11)通过紧固件装入环轧机驱动单元,将芯棒(2)一端旋至上芯模套筒(1)端部的螺纹孔(12)中,将保护环(3)套装至芯棒(2)上,将下芯模套筒(4)通过螺纹孔(12)旋至芯棒(2)的另一端,从而保护环(3)固定于上芯模套筒(1)与下芯模套筒(4)之间,芯辊(7)组装完成;
第三步:准备一环形件(5),将环形件(5)装至环轧机上,芯辊(7)位于环形件(5)内部,芯辊(7)与环形件(5)的轴线平行;
第四步:启动环轧机,动力装置带动主辊(9)旋转,主辊(9)通过摩擦力带动环形件(5)转动,两个导向辊(8)同时与环形件(5)接触并对其水平方向定心,位于环形件(5)上下两端的两个锥辊(6)同步旋转,并沿轴向进给将环形件(5)轴向定位;芯辊(7)朝着主辊(9)的方向作径向直线进给并施力于环形件(5)内壁;
第五步:环形件(5)转动的同时受到芯辊(7)的作用力,环形件(5)壁厚减小,与保护环(3)对应的环形件(5)内壁呈现环状凸出,并最终形成内凸台(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8063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用钢筋绑扎框的生产方法和自动化生产设备
- 下一篇:零件加工用冷镦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