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十六烷酸丁酯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81668.X | 申请日: | 2019-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97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杨发忠;杨斌;周世萍;李云仙;朱国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72;G01N30/88;G01N33/569 |
代理公司: | 昆明知道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企业) 53116 | 代理人: | 谢乔良;何晓钧 |
地址: | 650224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十六烷 丁酯 植株 白粉菌 标记化合物 月季 挥发性 应用 合成 标记检测 健康植株 诱导作用 早期诊断 可用 制备 筛选 感染 健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十六烷酸丁酯的应用,所述的十六烷酸丁酯的应用为所述的十六烷酸丁酯在制备植株感病标记检测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确定十六烷酸丁酯可用于对中国月季植株是否感染了白粉菌进行早期诊断。经过对健康和感病中国月季植株挥发性成分、以及白粉菌自身的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筛选出该化合物。在正常情况下健康植株不会合成所述的十六烷酸丁酯,只有在白粉菌的诱导作用下该标记化合物才会被植株合成出来,该化合物不是来自白粉菌,因此可作为感病标记化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十六烷酸丁酯的应用。
背景技术
截止目前,化学农药是控制植物病害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化学农药,尤其是化学灭菌剂在消灭植物病害的同时,会对环境带来污染,以及出现众所周知的农药3R效应(residue残留、resistance抗性、resurgence再猖獗),如何解决和避免这些问题,多年来一直是植物保护领域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其中,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是重要的解决办法之一。然而,按照常规农业生产模式,如果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则因达不到理想的防效而导致经济损失。
要想减少农药使用量还能达到理想的防效,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在作物感病初期、越早越好、甚至在感病症状还远未显现之前,就采取措施杀灭植物病原菌,这样就能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量并达到理想的防效,以实现早发现、早防、早治的目的。然而,截止目前还没有一种合适的方法,在作物感病初期、未表现出感病症状之前,对植物是否感病进行准确诊断。为此,开发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产品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十六烷酸丁酯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十六烷酸丁酯在制备植株感病标记检测物中的应用。
中国月季
另外,在自然界中,白粉菌的菌丝或孢子落到植株上,需要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萌发、生长,可能并不一定会成活。但是在检测时,白粉菌自身的挥发性成分会被检测到而被误认为是感病标记化合物,这将导致误诊。为了避免这一问题,所选感病标记化合物不能同时来自白粉菌,为此,白粉菌的挥发性成分也需要提前鉴定出来,如果发现来自白粉菌的化学成分则可加以避免。
通过原位检测、无损检测的方法对十六烷酸丁酯进行检测,并实现了早期检测,从而提供了一种方法,用于对中国月季植株是否感染了白粉菌进行早期诊断。如果检测到该化合物,则表明植株已感病。早在感病后的第4天、感病症状还远未显现之前,检测成功率就可达到100%。在这样的感病早期阶段开始用药杀灭白粉菌,能够极大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植株的伤害,减少抗药性发生,减少农药残留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等。可见,开发并使用早期诊断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所述的十六烷酸丁酯是发明人按以下步骤筛选出来的,具体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林业大学,未经西南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816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