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烟气加热炉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82222.9 | 申请日: | 2019-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3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光;杨树新;袁军;郁景民;李炳歧;张闯;张博;范博文;刘颖;于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皇岛秦冶重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3/00 | 分类号: | F23C3/00;F23C7/00;F23N1/02;F23N5/02;F23N5/18;F23N5/26;F23J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张放 |
地址: | 066318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烟气 加热炉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业烟气加热炉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工业烟气加热炉系统包括:烟气加热炉,其上设有烧嘴机构,烟气加热炉分别与进烟管道和排烟管道连通以用于接收待处理的烟气并将烟气加热净化后排出;助燃空气管路机构,其通过烧嘴机构与烟气加热炉连通以向烟气加热炉提供助燃空气;煤气管路机构,其通过烧嘴机构与烟气加热炉连通以向烟气加热炉提供煤气;以及控制机构,其至少与烧嘴机构、助燃空气管路机构以及煤气管路机构电连接,以分别控制助燃空气管路机构对助燃空气的供给、煤气管路机构对煤气的供给以及烧嘴机构的运行。本发明的工业烟气加热炉系统可自动调节助燃空气及煤气的供给量以使烟气输出温度满足要求,烟气升温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工业烟气加热净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工业烟气加热炉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企业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国家环保部门的要求,大多工业企业都配备了工业烟气净化设备和余热回收设备。
通常情况下,自然产生的工业烟气温度都相对较低,但烟气净化设备在对烟气净化的过程中需要较高温度才能达到良好的净化效果,另外,低温烟气在进行净化时换热效率不高,节能增效效果不明显。所以,在工业烟气进入净化设备和换热设备(即余热回收设备)前,需增设工业烟气加热炉以提高输入至净化设备和换热设备的烟气温度,进而达到净化烟气及节能增效的效果。
传统工业烟气加热炉需要操作人员手动点火烧炉,通过观察火焰,手动调节助燃空气阀门的开度和煤气阀门的开度。但大多工业煤气热值、压力波动较大,操作人员若无较高的技艺水平很难对助燃空气、煤气等所需燃料进行较好地控制。因此,现有技术中在对工业烟气进行净化前或换热前的升温过程中具有劳动强度大,且对操作人员技艺水平要求高,以及容易出现煤气燃烧效率低、能源浪费、烟气升温不稳定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自动调节助燃空气及煤气的供给量以使烟气输出温度满足要求,同时可有效提高燃料燃烧效率及利用率,使烟气升温稳定的工业烟气加热炉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业烟气加热炉系统,包括:
烟气加热炉,其上设有烧嘴机构,所述烟气加热炉分别与进烟管道和排烟管道连通以用于接收待处理的烟气并将所述烟气加热净化后排出;
助燃空气管路机构,其通过所述烧嘴机构与所述烟气加热炉连通以向所述烟气加热炉提供助燃空气;
煤气管路机构,其通过所述烧嘴机构与所述烟气加热炉连通以向所述烟气加热炉提供煤气;以及
控制机构,其至少与所述烧嘴机构、助燃空气管路机构以及煤气管路机构电连接,以分别控制所述助燃空气管路机构对助燃空气的供给、煤气管路机构对煤气的供给以及烧嘴机构的运行。
作为优选,所述烧嘴机构至少包括烧嘴组件、火焰监测器、火焰温度检测器、烟气输出温度检测器。
作为优选,所述助燃空气管路机构至少包括助燃空气管路以及设于所述助燃空气管路上的助燃空气压力检测器、助燃空气流量检测器、助燃空气电动调节阀。
作为优选,所述煤气管路机构至少包括煤气管路以及设于所述煤气管路上的煤气压力检测器、煤气流量检测器、煤气切断阀、煤气流量电动调节阀。
本发明实施例同时提供一种工业烟气加热炉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分别自进烟管道、助燃空气管道以及煤气管道处接收待处理的烟气、助燃空气以及煤气;
启动烧嘴机构,点燃烟气加热炉;
通过火焰监测器实时监测所述烟气加热炉内的火焰状态;
若发生异常熄火时,切断所述煤气管路,并发出警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皇岛秦冶重工有限公司,未经秦皇岛秦冶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822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纳米机器人的驱动系统和驱动方法
- 下一篇:一种存储启动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