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DICOM图像信息实现胶片自动分类打印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82228.6 | 申请日: | 2019-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10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徐晓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赛诺威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H30/20 | 分类号: | G16H30/20;G06F3/12 |
代理公司: | 11100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郁军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印 病灶 胶片打印 筛选 病灶类型 初步筛选 存储分类 分隔算法 扫描部位 扫描类型 数据发送 通用标准 信息实现 自动分类 自动接收 自动筛选 输出 分类 胶片 排版 数据库 扫描 图像 传输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DICOM图像信息实现胶片自动分类打印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S1:基于DICOM图像传输通用标准,自动接收CT机扫描生成的DICOM图像数据;S2:基于扫描类型和扫描部位的属性,对DICOM图像数据进行初步筛选分类,存储分类信息,等待进一步分类、筛选;S3:根据病灶类型特征,利用图像分隔算法U‑NET,逐张对DICOM图像数据进行病灶筛选,并进行标记;将标记有病灶的DICOM图像数据发送至胶片打印数据库;S4:对标记有病灶的DICOM图像数据进行再次确认,确认后选择胶片打印模板,需要打印的DICOM图像,打印输出。本发明可实现CT扫描图像的自动筛选、排版、打印输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DICOM图像信息实现胶片自动分类打印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端设备(例如CT机、核磁共振设备)投入临床使用,产生了大量的高清DICOM图像信息。通常医疗机构需要将患者的DICOM信息通过胶片格式输出,留存在患者手中。
为了不遗漏患者可能存在的、微小的病灶,通常医生会选择对患者采集更薄层图像信息。因此患者的每一次检查会产生大量的DICOM图像,多达上千张。为了给患者提供有质量的胶片信息,同时节约医疗成本,每个医疗机构在以胶片形式打印这些图像之前,医生通常需要逐一打开每张图像,选择或标识包含病灶信息的图像,并将这些图像载入到胶片打印页面;再对胶片打印页面中载入的图像进行排版、布局、编辑等处理;最后形成胶片打印,分发到患者手中。
这种DICOM图像胶片打印方法的弊端是:
1.医生首先需要手工加载每张DICOM图像,识别和挑选需要输出的DICOM图像,工作效率低,费时。
2.对挑选出来的DICOM图像,逐一发送至胶片打印页面,存在可能遗漏患者图像的情况,导致诊断信息遗漏或者引发医疗事故。
3.在胶片打印页面中,进行各种胶片排版工作,例如图像删减、位置调整、大小调整、窗值调整、选择序列等;增加医生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原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DICOM图像信息实现胶片自动分类打印的方法。该方法无需医生手动选择和识别打印图像,可自动、快速、准确地从大量的DICOM图像中挑出有价值的图像、排版、编辑、打印出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DICOM图像信息实现胶片自动分类打印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S1:基于DICOM图像传输通用标准,自动接收CT机扫描生成的DICOM图像数据;
S2:基于扫描类型和扫描部位的属性,对DICOM图像数据进行初步筛选分类,存储分类信息,等待进一步分类、筛选;
S3:根据病灶类型特征,利用图像分隔算法U-NET,逐张对DICOM图像数据进行病灶筛选,并进行标记;将标记有病灶的DICOM图像数据发送至胶片打印数据库;
S4:对标记有病灶的DICOM图像数据进行再次确认,确认后选择胶片打印模板,需要打印的DICOM图像,打印输出。
本发明可实现CT扫描图像的自动筛选、排版、打印输出,无需用户干预;省去临床医生逐张、逐层观察图像,进行图像信息筛选、收集图像,以及排版的过程;准确性高、无遗漏、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从而给医护人员带来工作效率的显著提升,避免了漏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于DICOM图像信息实现胶片自动分类打印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基于扫描类型和扫描部位对DICOM图像进行初步筛选分类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利用图像分隔算法U-NET对DICOM图像进行病灶筛选分类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赛诺威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赛诺威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822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