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式自动爆破灭火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82440.2 | 申请日: | 2019-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384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尹俊辉;鄢腊梅;余蕾;严佳;郑佳月;贺慧敏;袁友伟;宋泓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2C35/08 | 分类号: | A62C35/08;A62C37/4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10018***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自动 爆破 灭火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式自动爆破灭火系统和方法,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感光式火灾探测器、第一电源、温度探测器、第二电源、控制模块、爆破装置、评估单元和报警器,其中,控制模块与评估单元、爆破装置和报警器分别连接,由第一电源和/或第二电源供电,所述评估单元与温度探测器和感光式火灾探测器分别连接,爆破装置包括爆破体和设置在爆破体内的雷管、炸药、灭火剂,和在爆破体侧面设置的导引口。本发明快速准确检测火灾,在断电情况下也可以保持长时间的有效工作状态,同时灭火迅速有效,防止火灾的恶化和扩散,有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消防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一体式自动爆破灭火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无法做到快速反应并智能地扑灭仓库、车间或车辆等发生的这类火灾,因这类火灾起火快、扩散快,人为监控或机器检测装置识别速度慢,并且检测装置通常和灭火剂的储存装置是想分开的,使得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覆盖大量灭火剂。根据以往火灾扑灭的经验可知,灭火剂施加的速度越快,覆盖面积越大,灭火速度越快。因此需要灭火器,在无人的情况下,能够快速识别火灾发生,在第一时间内实现快速反应和介入,使其所有灭火剂瞬间施加到火灾发生点上,防止火灾的快速蔓延。这是传统技术欠缺的和不足的地方。
现有技术采用的干粉灭火剂扑灭火源效率不高:干粉灭火器无法扑灭锂电子仓库火灾以及火情较大的火灾,其喷射过程中无法液体雾化并尽可能覆盖着火点。还有其致命的缺点:易吸潮、结块及不抗复燃。在扑灭液体(油等易燃液体)类火灾时,当干粉粒子喷射到易燃液体表面上时,因干粉粒子具有很强的亲油性,干粉粒子渗入易燃液体中,又因干粉灭火剂不利于冷却,残余火焰将会复燃。传统抑制剂(二氧化碳、惰性材料)的使用是有问题的:对人体的危害、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以及对关键系统造成的潜在损害;在灭火剂扑灭火灾之后残留在室内难以清除。
虽然现有技术中有设置火灾探测器的灭火装置,但是单传感器探测器会在危急情况下对未达到火灾的情况做出反应。由于在一些环境中无法避免的需要使用探测器,因此由于这些探测器的错误警报的数量以及消防部门的不必要的响应是不可忽略的。在某些应用情况下,不能使用传统的烟雾探测器,因为环境条件不合适,或者火焰强度不够进入探测器的探测范围内,或是判断火灾发生的机器智能检测装置存在失误,烟头、打火机明火等因素容易导致检测装置收集到错误信号,致使灭火器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污染。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体式自动爆破灭火系统,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感光式火灾探测器、第一电源、温度探测器、第二电源、控制模块、爆破装置、评估单元和报警器,其中,
所述控制模块与评估单元、爆破装置和报警器分别连接,由第一电源和/或第二电源供电,所述评估单元与温度探测器和感光式火灾探测器分别连接,爆破装置包括爆破体和设置在爆破体内的雷管、炸药、灭火剂,和在爆破体侧面设置的导引口;
评估单元对温度探测器传来的数据进行评估,在一段时间内,计算检测区域的温度上升的变化速率超过了临界值时,评估单元发送信号给控制模块,继而触发报警器,向外界发出警告提示;评估单元对感光式火灾探测器输入的数据进行评估,感光式火灾探测器探测是否有火灾发生时产生大气中没有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否,则仅触发报警器,是,则评估单元向控制模块输出信号,控制模块控制第一电源和/或第二电源向雷管输出强电流,触发雷管引爆炸药,炸药的化学能转化为周围灭火剂流体的动能,壳体内压强升高,使其内部的灭火剂高速喷出导引口并雾化。
优选地,所述壳体内侧为复合防爆板,外侧为铝合金板。
优选地,所述爆破装置与温度探测器之间设置10mm宽的中空结构。
优选地,所述爆破装置与感光式火灾探测器之间设置10mm宽的中空结构。
优选地,所述导引口在爆破体的侧面设置5个,设置导引口的爆破体侧面呈凹形,导引口在凹形中间设置1个,上下对称各设置2个,与水平面呈45°,使得灭火剂喷出时的射线相交于一直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824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消防车辆和用于运行消防车辆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触发型智慧楼宇安全消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