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强带生产线、制带模具及增强带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82504.9 | 申请日: | 2019-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72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蒯一希;傅海鹰;林强;付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金石东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00 | 分类号: | B29C33/00;B29C33/30;B29C53/18;B29C53/84;B29B15/08;B29L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岳永先;李健 |
地址: | 610200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强 生产线 模具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带生产线,包括:放线架,放卷多股增强丝材;分梳丝组件,将放卷的多股增强丝材按股进行分丝处理、梳丝处理;加热组件,加热经梳丝处理后的增强丝材;制带模具,加热后的增强丝材能够先后穿过真空腔和复合腔并在该复合腔内与熔融塑料复合以形成条带状的增强带;整型组件,允许增强带穿过该整型组件中的两个压辊之间并通过调整两个压辊之间的间距以使增强带的厚度为等于该两个压辊之间的间距,以对增强带进行整型;冷却组件,冷却增强带;收整组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带模具和增强带生产工艺。本发明提供的强带生产线、制带模具及增强带生产工艺解决了增强带中存在气泡的问题,加强了增强带中的塑料与增强丝材结合密实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管材生产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增强带生产线、制带模具及增强带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设市政、水利、农业和工业中对塑料管道的需求不断增加,极大的促进了塑料管道行业的高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性能更好的增强塑料复合管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各个厂家纷纷在增强塑料复合管的研发上加大投入,促进了各种增强塑料复合管在国内的迅猛发展。
在制备增强塑料复合管中,需要在增强塑料复合管的芯管上缠绕增强材料以提高增强塑料复合管的各项性能,效果较好的增强材料是由塑料和增强丝材制成的增强带,将增强带缠绕到芯管上以提高增强塑料复合管的各项性能,国内目前的增强材料仅有玻纤带提供,而且玻纤带的研发应用也是近年才起步,制备技术还不够成熟,另一种采用性价比更好的钢丝、钢帘线、涤纶丝作为增强丝材与塑料复合而成的增强带普遍存在着厚度较厚且薄厚不均匀,复合成型的增强带中还存在气泡的缺陷。
因此,亟需一种增强带生产线,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至少部分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增强带中存在气泡缺陷的问题,提供一种增强带生产线、制带模具和增强带生产工艺来解决增强带中存在气泡的问题,同时提高增强带的表面光洁度,加强增强带中增强丝材与塑料的结合密实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增强带生产线,所述生产线包括:放线架,用于放卷多股增强丝材;分梳丝组件,用于将放卷的多股所述增强丝材按股进行分丝处理,及在所述分丝处理后排列多股所述增强丝材的梳丝处理;加热组件,用于加热经梳丝处理后的所述增强丝材;制带模具,具有真空腔和复合腔,加热后的所述增强丝材能够先后穿过所述真空腔和复合腔并在该复合腔内与熔融塑料复合以形成条带状的增强带;整型组件,用于允许所述增强带穿过该整型组件中的两个压辊之间并通过调整两个压辊之间的间距以使所述增强带的厚度为等于该两个压辊之间的间距,以对所述增强带进行整型;冷却组件,用于冷却所述增强带;收整组件。
具体地,所述制带模具包括具有前接触端面的前半模组件和具有后接触端面的后半模组件,并能够选择性操作为所述前接触端面与所述后接触端面紧密贴合的闭合状态和所述前接触端面与所述后接触端面分开的拆分状态,其中,在所述闭合状态下,所述前半模组件与所述后半模组件之间形成有所述复合腔和连通该复合腔并彼此对称分布的两个塑料流道,所述真空腔形成于所述后半模组件。
具体地,所述制带模具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直线导轨,所述后半模组件通过所述直线导轨与所述安装座滑动连接,所述前半模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直线导轨的一端端头且所述前半模组件的前接触端面与所述后半模组件的后接触端面相向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金石东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金石东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825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