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六氯丁二烯的转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82839.0 | 申请日: | 2019-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960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赵波;吕剑;曾纪珺;韩升;杨志强;唐晓博;郝志军;亢建平;李凤仙;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17/21 | 分类号: | C07C17/21;C07C21/18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徐茂梁 |
地址: | 71006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六氯丁二烯 催化转化 污染物 液相氟化催化剂 无水氟化氢 催化助剂 绿色转化 丁烯 合成 转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染物六氯丁二烯的催化转化方法,以六氯丁二烯和无水氟化氢为原料,在液相氟化催化剂和催化助剂存在下,合成得到2‑氯‑1,1,1,4,4,4‑六氟‑2‑丁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染物的绿色转化方法,主要用于六氯丁二烯的催化转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染物的转化方法,尤其涉及六氯丁二烯的催化转化。
背景技术
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生存的挑战之一,工业生产四氯乙烯时产生的副产物六氯丁二烯,是十种水体污染物之一,会对水体、土壤等造成严重破坏。随着人类对水质等环境问题的重视,迫切需要寻找这类污染物的转化方案。
六氯丁二烯沸点为210-220℃,具有全氯双烯结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难以进行化学反应,现有六氯丁二烯的转化工艺往往采用化学量的氟化物与六氯丁二烯反应,氟化物为一次性使用,无法循环再生,工业应用性差。
目前,六氯丁二烯年产量约3000吨,由于缺乏合适的催化转化方法,环境污染极为严重,急需工业可行的转化方案,文献报道,以无水氟化氢和六氯丁二烯为原料,经液相催化氟化反应,可将污染物六氯丁二烯可转化为氟化工中间体2-氯-1,1,1,4,4,4-六氟-2-丁烯,方案具有步骤短,工业可行性高,是理想的六氯丁二烯绿色转化方案。
六氯丁二烯与无水氟化氢反应的关键是液相氟化催化剂体系的设计,由于传统液相氟化催化剂五氯化锑存在,价态降低失活、热稳定性差等缺点,而六氯丁二烯的反应活性低,稳定性高,因此,要实现六氯丁二烯与无水氟化氢的循环催化反应,急需开发一种热稳定性高,酸性强且稳定的液相氟化反应催化剂体系,专利CN 103193586B、CN 104072333B报道了一种六氯丁二烯和无水氟化氢的液相氟化反应,虽然反应转化率选择性较高,但由于使用了传统的金属锑催化剂,难以实现催化循环,催化剂使用为一次性的,经济性差,环境污染也大;专利CN 106008147A报道了一种六氯丁二烯与无水氟化氢的气相氟化反应,虽然反应转化率高,但存在产物选择性差,催化剂寿命短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催化剂可循环使用、产物选择性高的六氯丁二烯催化转化方案。
本发明涉及的六氯丁二烯的转化方法,采用六氯丁二烯和无水氟化氢为原料,在液相氟化催化剂、催化助剂和溶剂的存在下,合成得到2-氯-1,1,1,4,4,4-六氟-2-丁烯,反应方程式如下:
其中,液相氟化催化剂为钛、矾、铌或钽的氧化物、氯化物或氟化物,催化助剂为烷基胺、烷基膦或烷基磺酸,溶剂为硫酸、卤代烃或离子液体;反应条件为:六氯丁二烯与无水氟化氢摩尔比为6~20:1,液相氟化催化剂与六氯丁二烯的摩尔比为0.25~2:1,催化助剂与六氯丁二烯的摩尔比为1~10:1,溶剂与六氯丁二烯的摩尔比为1~50:1,反应温度为50~200℃,反应时间为2~8h。
所述的液相氟化催化剂为二氧化钛、五氧化二矾、五氧化二铌、五氧化二钽、四氯化钛、五氯化矾、五氯化铌、五氯化钽或四氟化钛、五氟化矾、五氟化铌、五氟化钽。
所述的催化助剂为三丙基胺、三丁基胺、三丙基膦、三丁基膦、氟化钾、氟化钠、硫酸氢钾、硫酸钾、氯磺酸钾、氟磺酸钾、三氟甲磺酸钾、苯磺酸钾或其混合物。
所述的溶剂为1,2-二氯乙烷、无水硫酸、磺酸、氯磺酸、氟磺酸、三氟甲磺酸或苯磺酸或其混合物。
所述的产物2-氯-1,1,1,4,4,4-六氟-2-丁烯包括顺式和反式两种构型。
所述的反应条件为六氯丁二烯与无水氟化氢摩尔比为10~15:1,液相氟化催化剂与六氯丁二烯的摩尔比为0.5~1.5:1,催化助剂与六氯丁二烯的摩尔比为2~8:1,溶剂与六氯丁二烯的摩尔比为5~25:1,反应温度为80~180℃,反应时间为3~6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未经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828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烯丙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分离氯丙烯和氯丙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