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穿刺针定位架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83711.6 | 申请日: | 2019-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44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梁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康路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徐颖聪 |
地址: | 20043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刺针 定位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穿刺针定位架,包括:基座,环绕第一轴线设置;穿刺针导向件,可活动地设置在该基座上,该穿刺针导向件上设置有位于第一平面内的针道,该第一平面垂直于该第一轴线;该针道沿该基座的径向延伸,当该穿刺针导向件相对该基座移动时,可带动该针道沿该基座的周向运动;其中,在工作状态下,该基座通过其底面固定设置于人体表面,该第一轴线穿过人体表面的穿刺点,该第一平面与穿刺平面重合。通过本发明提供的穿刺针定位架,可保证穿刺的精准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穿刺针定位架。
背景技术
CT或MRI等扫描装置引导下的经皮穿刺活检术是获取病灶组织的重要手段,以下以CT扫描为例进行介绍。在术前,通过CT扫描明确病灶位置,然后在CT扫描图片上选择进针点、设计穿刺路径,接着以水平线为基准测量该穿刺路径的进针角度,术中根据该进针角度控制穿刺针进针。
穿刺针定位架是上述经皮穿刺活检术中常用的辅助医疗器械,穿刺针定位架在术中用于辅助穿刺针定位,使得穿刺针按照设定的穿刺路径穿入人体。现有技术提供了多种穿刺针定位架,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104224213B公开了一种CT下精确穿刺的引导支架,包括底盘、立杆、横杆、水平平台、水平分件、量角器以及旋转杠杆。立杆固定在底盘上,横杆支撑在立杆上,横杆的一端与水平平台相连,水平分件与水平平台相连,量角器位于旋转杠杆和水平分件之间,旋转杠杆的一端设置有穿刺导向件,穿刺导向件内设有激光针。在穿刺过程中,通过调节横杆、水平分件、旋转杠杆等,使得激光针在人体表面的投射点与穿刺点重合,然后撤去激光针,换上穿刺针,最后推动穿刺针穿入人体。
现有技术中穿刺针定位架,穿刺导向件通过支架悬挂于人体的上方,在术前,需要调整支架各杆件的长度使以得穿刺导向件对准人体表面的穿刺点。但是,由于人体的呼吸等动作,人体表面的穿刺点是在不断起伏波动的,这不仅会增加穿刺导向件位置调节的难度,并且穿刺导向件的位置一旦固定后,很难保证其引导的穿刺针可以准确地穿入穿刺点;另外,现有技术的穿刺导向件仅起到辅助导向作用,在穿刺针穿入人体时,医生需要手持穿刺针的前端以控制进针,实际的穿刺角度受到医生持针角度、施力方向的影响,很难精准地保持在设定的穿刺角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高穿刺的准确度。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穿刺针定位架,包括:基座,环绕第一轴线设置;穿刺针导向件,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穿刺针导向件上设置有位于第一平面内的针道,所述第一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所述针道沿所述基座的径向延伸,当所述穿刺针导向件相对所述基座移动时,可带动所述针道沿所述基座的周向运动;其中,在工作状态下,所述基座通过其底面固定设置于人体表面,所述第一轴线穿过人体表面的穿刺点,所述第一平面与穿刺平面重合。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穿刺针定位架,可选地,所述穿刺针导向件沿所述基座的径向延伸且位于所述第一轴线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一轴线相交于第一交点,所述穿刺针导向件的径向一端与所述第一交点相重合。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穿刺针定位架,可选地,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沿所述基座的周向延伸;所述穿刺针导向机构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可沿所述导向面滑动,以带动所述针道沿所述基座的周向运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穿刺针定位架,可选地,所述滑块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滑块沿所述基座的周向间隔排列。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穿刺针定位架,可选地,所述滑块具有面向所述导向面设置的圆弧面,所述圆弧面与所述导向面的半径相同,其中,所述圆弧面所对应的圆心角为5°以上。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穿刺针定位架,可选地,,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半环形凹槽,所述半环形凹槽沿所述基座的周向延伸,所述半环形凹槽的沿所述基座的径向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形成两个所述导向面,所述滑块至少部分地容纳于所述半环形凹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康路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康路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837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指纹收集方法与电子装置
- 下一篇:接触性过敏原试剂组合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