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尾气超重力回收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85256.3 | 申请日: | 2019-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928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廖象佳;王子乐;孙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新创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44 | 分类号: | B01D53/44;B01D53/78 |
代理公司: | 温州匠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79 | 代理人: | 詹晓东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尾气 重力 回收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尾气超重力回收系统和方法,本发明主要采用水雾捕集法对废气有机组分进行吸附沉降。然后利用有机物和水分层作用,对有机相收集回收,废气先经过初步冷却器将温度降至常温或更低,后进入超重力回收装置内,利用低温水雾对有机组分进行拦截和补集,有机组分以油膜状附着在冰水表面,随后随水流进入到循环槽中,有机相在上层或者下层富集,随后收集,水相通过泵再次打入超重力回收装置中。气相从超重力回收装置的气体回收口排出后,经过气液分离器,滤除随气相一起带出的水,再排放或进入下段处理。本发明将超重力技术应用于废气中有机组分回收,可有效提高水雾拦截和补集有机组分的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气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有机尾气超重力回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超重力工程技术在国际上被称为High Gravity Engineering andTechnology,是一种能有效强化化工传质的跨世纪的技术。超重力设备利用高速旋转的特种结构,产生巨大的离心力,并作用于沿径向流动的液体,在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的重力加速度下,液膜的流速可比重力场提高10倍,高速流动的液膜与强制流动的气体接触,可大大强化气液两相间的传质,其体积传质系数可比重力场条件下高1-2个数量级。在此过程中气液两相多次碰撞、凝并,液体以小的微元尺度的形态存在,气体表面被充分润湿且其表面的液体快速更新,极大地增大了气液接触面积,从而强化了气液间的混合、传质与反应过程。
超重力设备作为新一代高效传质、传热设备,兼具体积小、气体压降小、安装维修及开停车方便等一系列优点,尤其对于气-液反应的强化作用更为明显。因此,本发明基于超重力设备结构设计了一种可以有效捕捉尾气中有机成分的回收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尾气超重力回收装置,该回收装置可以将废气中的有机组分回收,可以有效提高水雾拦截和补集有机组分的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有机尾气超重力回收装置,包括底座、壳体和顶盖,壳体中安装有转轴,转轴的一端装配于底座中心,转轴的另一端与安装于顶盖上的动力电机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中的内腔由下至上依次设有一级水雾腔、二级雾化腔和排气腔,一级水雾腔经隔板与二级雾化腔分隔,二级雾化腔上方与排气腔通过波纹片分隔,波纹片中间开有联通孔,所述转轴外套接有中空管,中空管的上端设有进水口,排气腔设有气体回收口,排气腔上方安装有进水管,进水管设有与中空管的进水口联通的进水支管,中空管下端固装于一级水雾腔底部,中空管的中段位于二级雾化腔中且该中段设有套体,套体中具有与中空管联通的水平通道,套体的外侧设有雾化叶片,雾化叶片朝向套体水平通道的一端设有安装臂,安装臂穿过水平通道后固装于转轴上,中空管的下段位于一级水雾腔中且中空管壁设有出水通孔,所述隔板上设有朝下延伸的纵向间隔分布的上挡板,位于最内侧的上挡板与中空管之间留有环形内腔,隔板中心设有导通环形内腔与二级雾化腔的导通孔,所述一级水雾腔下方还安装有下底板,下底板上设有朝上延伸的纵向间隔分布的下挡板,上下挡板错位分布,所述一级水雾腔的侧壁设有废气进气口,废气进气口位于一级水雾腔下方,底座上设有回收出口。
上述结构中,壳体内腔有一级水雾腔、二级雾化腔和排气腔构成,废气从一级水雾腔下方侧壁进入经过一级水雾腔中的水雾喷洒以及上下挡板的过滤阻挡后,经过环形内腔进入二级雾化腔,二级雾化腔中的水雾雾化效果更佳,气体与该腔内的水雾逆向接触后被大量捕捉有机相后,进入二级雾化腔上部空间,二级雾化腔端的波纹片具有可供气体逃逸的气孔,而波纹片可以有效阻隔水雾,避免逃逸气体携带水雾,从而更有效得起到捕捉有机相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叶片包括叶片本体,叶片本体上分布有孔径为10-20mm的水滴雾化孔,所述中空管下段的管壁的周面分布有雾化小孔,雾化小孔孔径为10-20mm。
上述结构中,雾化叶片的叶片本体呈一层一层由下至上分布,水滴雾化孔的孔径可以设置呈10-14mm,中空管下段的雾化小孔可以设置呈16-20mm,形成逐层捕捉过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新创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新创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852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