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河道冲淤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86756.9 | 申请日: | 2019-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906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陈骎;周家文;李海波;杨兴国;戚顺超;范刚;鲁功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7/30 | 分类号: | G06T7/30;G06T5/00;G06T7/64;G06T3/40;G01M10/00;G01B5/18 |
代理公司: | 成都方圆聿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1 | 代理人: | 李鹏 |
地址: | 610065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三维 激光 扫描 河道 测量方法 | ||
1.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河道冲淤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河道地形测量:根据测量区域的几何形状,确定扫描仪架设站点和靶标的平面布置,获取能够满足冲淤变形测量要求和完整覆盖扫描区域的点云数据;
S2.点云数据配准:首先进行第一期的多站点点云配准,通过靶标进行初步配准,再通过最近点迭代算法进一步减小配准误差,完成后将点云导出,以日期命名;接着,进行多时期的点云配准,以第一期点云坐标系为工程坐标系,通过最近点迭代算法对第二期点云进行配准,完成导出第二期点云,以日期命名;
S3.河道冲淤变形计算及可视化:通过对比不同时期平面坐标相同点的高度变化值,得到河道的冲淤变化量:由于不同期点云平面坐标不重合,无法直接进行差值计算,首先,对原始点云河道以外的区域点云进行删除,对河道点云边界进行提取;接着,生成等间距的平面坐标矩阵,对边界外的点进行删除,得到一个新的矩阵;接着,通过插值得到每一点对应的高度坐标,以矩阵的形式存放;最后,计算对应点的高度差,以变形云图或等高线图的形式展现结;
所述步骤S1包括以下子步骤:
S101.按照下式确定扫描仪有效测量距离ρ:
N=1/(ρ×h×((tan(θ+dθ)-tanθ)×dα);
其中,θ=arccos(h/ρ),N为最小点云密度,h为仪器中心距河床的高度,ρ为仪器的有效测量距离,dα,dθ分别为设置的扫描仪水平分辨率和竖直分辨率;
S102.利用卫星图像获取所测河段的几何形状,量取河段宽度、长度数据,计算扫描仪架站的最大间距Lmax;
其中,d为河段宽度的1/2;
依据架站最大间距在图像上进行架站布置,站点在两岸交替布设,以避免仪器扫描盲区;
S103.在各个预设的站点位置上架设仪器,不同两测站间布置最少3个标靶;然后在不同站点进行扫描,直到完成整个区域的测量,获取满足冲淤变形测量要求和完整覆盖扫描区域的点云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河道冲淤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以下子步骤:
S201.将第一期点云数据导入,进行点云去噪,植被的去除;以第一站的扫描仪坐标系为工程坐标系,第一站中的靶标坐标为工程坐标,首先,通过求解下式计算坐标转换参数:
A=RA'+ΔT
式中:
R包含三个独立参数α、β、分别为绕x,y,z轴的旋转角;
ΔX、ΔY、ΔZ为三个平移参数;
为靶标的工程坐标;
为靶标的扫描仪坐标;
联立求解得到六参数α、β、ΔX、ΔY、ΔZ,完成第二站到工程坐标系的初配准,接着采用最近点迭代算法减小配准误差,实现最终配准;并重复进行第3,4,...,n站的配准;
S202.导入第二期点云,进行去噪与去植被,在同一工程中导入第一期配准好的点云,删去河道内的点云,保留河道外部地形未发生变化的点;接着,采用最近点迭代算法,利用两期点云重合的河道外部区域,将第二期第一站点云向第一期点云进行配准;按照同样的方法完成第二期剩下点云的配准;
S203.将配准后的两期点云,删去河道外区域点云,并将剩余点云按凸多边形区域保留,以txt格式分别导出点云坐标信息,用日期命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8675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裸眼3D显示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稳健的视频SAR图像序列配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