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铅炭蓄电池负极板自然固化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87585.1 | 申请日: | 2019-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009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胡国柱;王殿龙;舒东;高爱梅;易芬云;孙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20 | 分类号: | H01M4/20;H01M4/21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马海清 |
地址: | 223600 江苏省宿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极板 自然 固化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铅炭蓄电池负极板自然固化工艺,将涂覆有铅膏的负极板均匀摆放或悬挂在固化架上,由以下阶段组成:第1段:控制固化室温度25‑38℃,湿度100%,固化时间6‑10h;循环风量10%‑30%;第2段:控制固化室温度25‑38℃,湿度85%‑90%。一种铅炭蓄电池负极板自然固化工艺,设置的固化温度较低,与室温更加接近,铅膏固化中,游离铅与扩散到铅膏内部氧或板面上氧发生的氧化反应,释放出一定的热量,即使不对固化室进行蒸汽加热的情况下,能达到工艺要求的温度,节省了大量的蒸汽和能耗,即到达了产品的质量要求,又降低了生产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能耗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然固化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铅炭蓄电池负极板自然固化工艺。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制造过程中,极板固化是主要核心之一,板栅在涂填铅膏后,只有通过固化工艺,才能使铅膏粒子互相联结形成连续坚实的骨架,并紧紧地附着在板栅上。极板固化的好坏直接影响电池性能指标、使用寿命,目前极板突出问题是极板强度差、极板指标一致性差等问题。
极板固化分为氧化和干燥两个阶段。氧化过程主要完成:(1)游离铅的氧化,提高活性物质的容量;(2)板栅筋条表面铅的氧化,增加板栅筋与活性物质之间的结合力;(3)碱式硫酸铅的再结晶,提高极板的强度。干燥过程主要完成极板的干燥,增强极板强度和形成多孔电极。
生极板固化是铅酸蓄电池生产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工序,控制好固化温度、相对湿度以及固化时间是生极板固化工艺的关键。如果这些参数未有效控制,固化后生极板中的活性物质中将难以得到最佳比例的三碱式硫酸铅和四碱式硫酸铅混合物。
固化后极板中的游离铅含量要降到5%以下,最好是不超过1%,这部分游离铅只有被氧化成氧化铅后才能转变成活性物质。由于 Pb(密度为11.34g/cm3)→PbSO4(密度为6.32g/cm3)→PbO2(密度为 9.37g/cm3)的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很大,经过现有固化工艺固化后的极板在化成过程中由于极板内部体积膨胀产生的应力会导致极板弯曲、活性物质脱落。同时由于活性物质体积的增加,会使活性物质的孔隙率降低,导致正极板化成时产生的氧气不容易传送到极板表面而溢出,并且在极板内部积累产生压力,这种带有压力的氧气从极板内部克服空隙中液体的阻力,向极板表面移动时具有冲刷作用,致使活性物质脱落,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
基于上述陈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如专利CN 105428603 B一种铅酸蓄电池负极板的固化工艺中提出了较新的固化方法,但是这里面涉及到多步升温降温过程,这个导致加大蒸汽使用,能耗高,同时温度过高导致硫酸盐以4PbO·PbSO4形式存在,相对于3PbO·PbSO4·H2O来说,在充电化成过程中,难以转化为活性较高的U-PbO2,而易生成T-PbO2,虽然极板的机械强度高,但是其初容量低,放电性能差;再有CN105576195 B一种铅酸蓄电池负极板低温低湿固化工艺,虽然提出要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起始能耗依然较高,同时湿度的控制精度较高且步骤繁琐,过程控制严格。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铅炭蓄电池负极板自然固化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铅炭蓄电池负极板自然固化工艺,本负极板自然固化工艺的固化阶段温度接近环境温度或室温,消耗电能、蒸汽量非常小;干燥阶段采用温度渐升的方式,使热能能够充分利用,蒸汽用量减少,所以说是一种低能耗的固化工艺,即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是环保节能,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铅炭蓄电池负极板自然固化工艺,将涂覆有铅膏的负极板均匀摆放或悬挂在固化架上,由以下阶段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875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