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压裂裂缝形态表征评价非常规储层可压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88867.3 | 申请日: | 2019-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448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李连崇;翟明洋;牟文强;王四戌;姚鲁建;朱万成;杨天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E21B43/26;E21B33/13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戴风友;梅洪玉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裂缝 形态 表征 评价 常规 储层可压性 方法 | ||
1.一种基于压裂裂缝形态表征评价非常规储层可压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第一步:沿储层岩样上表面中轴线向下钻孔,对钻孔(1)进行清洗并依次向钻孔(1)内放入中空塑料圆柱(4)和套管(3),使用胶粘剂(2)进行封孔;封孔后待胶粘剂(2)完全凝固;
第二步:将封孔后的岩样放置于真三轴水力压裂试验机的加载腔内;在岩样外表面施加围压模拟地底环境的地应力,向套管(3)内注入脱模剂对岩样进行压裂,观察泵压曲线变化,当曲线在某一压力水平平稳延伸时,停止泵液;
第三步:压裂结束后,往水力裂缝内缓慢注入模具硅胶,直至岩样表面有模具硅胶渗出;待模具硅胶凝固后,拆卸岩样并将其破开,取出凝固后的模具硅胶;
第四步:根据模具硅胶所表征的水力裂缝的空间形态,使用3D扫描仪对其进行计算机数字化建模,采用立方体覆盖法计算其三维分形维数fD;
第五步:使用体积测量仪测出凝固后的模具硅胶的体积SRV;
第六步:采用公式(1)计算储层岩样的可压性指标,可压性指标FI越大表示储层可压性越强,压裂形成复杂缝网的能力越强;
可压性指标FI控制在(0,1)之间,便于将可压性评价结果和现场目标压裂层段水力裂缝微震监测结果进行对比,从而确定储层可压性评价分级标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裂裂缝形态表征评价非常规储层可压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中,所述储层岩样是储层露头岩样;钻孔(1)深度为套管(3)长度和中空塑料圆柱(4)高度之和,套管(3)长度为岩样高度的一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压裂裂缝形态表征评价非常规储层可压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中,所述胶粘剂(2)为环氧树脂结构胶和固化剂的混合物。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压裂裂缝形态表征评价非常规储层可压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中,钻孔(1)底部放置高度为10~20mm,外径等于钻孔直径的中空塑料圆柱(4)用以模拟裸眼完井段。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压裂裂缝形态表征评价非常规储层可压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中,钻孔(1)底部放置高度为10~20mm,外径等于钻孔直径的中空塑料圆柱(4)用以模拟裸眼完井段。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5所述的基于压裂裂缝形态表征评价非常规储层可压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所述脱模剂为二甲基硅油,根据压裂需要灵活选取脱模剂粘度。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压裂裂缝形态表征评价非常规储层可压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所述脱模剂为二甲基硅油,根据压裂需要灵活选取脱模剂粘度。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压裂裂缝形态表征评价非常规储层可压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所述脱模剂为二甲基硅油,根据压裂需要灵活选取脱模剂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8886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