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向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89763.4 | 申请日: | 2019-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75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关口畅;本间太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B62D1/19 | 分类号: | B62D1/19 |
代理公司: | 72001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泽洲;傅永霄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量吸收板 连接部件 载荷吸收机构 滑动 连接悬架 伸缩机构 转向装置 导板 接引 | ||
1.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管、壳、伸缩机构、载荷吸收机构,
前述管被能够绕沿着前后方向的第1轴线旋转地插入转向轴,
前述壳被支承于车体,并且将前述管能够沿前述前后方向移动地支承,
前述伸缩机构使前述管相对于前述壳沿前述前后方向移动,
前述载荷吸收机构设置于前述管及前述伸缩机构之间,
前述载荷吸收机构具备第1支承部、第2支承部、中间支承部、第1连接部件、第2连接部件,
前述第1支承部设置于前述管,
前述第2支承部设置于前述伸缩机构,
前述中间支承部配置于前述第1支承部及前述第2支承部之间,
前述第1连接部件固定于前述第1支承部,并且将前述第1支承部及前述中间支承部之间连接,
前述第2连接部件固定于前述第2支承部,并且将前述第2支承部及前述中间支承部之间连接,
前述载荷吸收机构构成为,在作用于前述管的朝向前方的载荷为既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前述第1连接部件和前述中间支承部能够相对地滑动,并且前述第2连接部件和前述中间支承部能够相对地滑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中间支承部从与前述前后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观察与前述第1支承部及前述第2支承部之间重合,
在前述中间支承部形成有第1长孔和第2长孔,
前述第1长孔将前述中间支承部沿前述交叉方向贯通,并且沿前述前后方向延伸,
前述第2长孔将前述中间支承部沿前述交叉方向贯通,并且沿前述前后方向延伸,
前述第1连接部件被插入前述第1长孔的后端部,
前述第2连接部件被插入前述第2长孔的前端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1长孔具有第1大径部和第1小径部,
前述第1大径部位于前述第1长孔的后端部,被插入前述第1连接部件,
前述第1小径部与前述第1大径部的前方相连,并且前述第1连接部件和前述中间支承部向前述前后方向的相对移动时由于前述第1连接部件而被加宽,
前述第2长孔具有第2大径部和第2小径部,
前述第2大径部位于前述第2长孔的前端部,被插入前述第2连接部件,
前述第2小径部与前述第2大径部的后方相连,并且前述第2连接部件和前述中间支承部向前述前后方向的相对移动时由于前述第2连接部件而被加宽。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伸缩机构具备马达单元、轴、螺母,
前述马达单元设置于前述壳,
前述轴具有与前述马达单元的输出轴连结的阳螺纹,
前述螺母设置于前述管,并且与前述轴螺纹接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8976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