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拮抗植物乳杆菌及其在防治草莓灰霉病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92342.7 | 申请日: | 2019-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516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陈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02;A01N63/20;A01P3/00;C12R1/25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2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拮抗 植物 杆菌 及其 防治 草莓 灰霉病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乳杆菌CM‑3及其在防治草莓灰霉病中的应用,保藏号为CGMCC No.17920。该菌株是从健康草莓果实发酵液中分离筛选得,经确定菌株属于植物乳杆菌,实验证明其对引起灰霉病的灰葡萄孢霉具有显著抑制效果,同时在实体实验方面,亦体现出良好的生防能力。有利于为草莓灰霉病的绿色防控生产提供高效拮抗微生物菌种及应用技术,从而全面提高草莓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草莓采后病害生物防治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植物乳杆菌及其在防治草莓灰霉病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esne)属于蔷薇科,草莓属,以其色、香、味俱佳的优势被誉为“水果皇后”,是世界性水果之一。草莓果肉多汁,营养价值高,生长周期短,见效快,经济效益高,正成为我国果树业和设施农业中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草莓作为一种无坚硬外果皮的浆果,果肉组织柔嫩且无抗震能力,在采摘和采后的运输贮藏过程中极易受机械损伤而遭受病原菌侵害引起腐烂变质。
灰霉病是草莓开花后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该病害由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侵染引起,主要危害果实、果梗、花萼、叶片和叶梗,在草莓生产中严重降低了果实的产量和品质。目前生产上防治果蔬灰霉病仍以化学防治为主,虽然防治效果比较显著,但是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造成了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农药残留及环境污染等系列问题。生物防治以其环境友好,成本低、无污染等特点被人们所重视,因此筛选和利用拮抗微生物生物防治草莓灰霉病成为研究的热点。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植物乳杆菌及其在防治草莓灰霉病中的应用,该菌株是从健康草莓果实发酵液中分离筛选得,经确定菌株属于植物乳杆菌,实验证明其对引起灰霉病的灰葡萄孢霉具有显著抑制效果,同时在实体实验方面,亦体现出良好的生防能力。以期为草莓灰霉病的绿色防控生产提供高效拮抗微生物菌种及应用技术,从而全面提高草莓品质。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植物乳杆菌及其在防治草莓灰霉病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述植物乳杆菌CM-3,经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时间为2019年6月12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17920;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
所述植物乳杆菌CM-3的分离,将草莓果实清洁表面后,用消毒溶液浸泡,最后用无菌水淋洗2-5次,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将果实充分研磨成浆,取果浆加入到MRS液体培养基中,富集培养后取其发酵液,以无菌生理盐水稀释,将稀释液涂布于MRS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后进行菌株分离所得。
所述植物乳杆菌CM-3的分离,草莓果实清洁表面是使用的70%乙醇。
所述植物乳杆菌CM-3的分离,消毒溶液为2%次氯酸钠。
菌悬液,包含所述的植物乳杆菌CM-3。
所述植物乳杆菌CM-3或所述的菌悬液在防治草莓灰霉病中的应用。
有益效果:本发明从健康草莓果实发酵液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对引起灰霉病的灰葡萄孢霉具有显著抑制效果,同时对草莓灰霉病展现出了显著的防治效果,同时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无污染等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菌株16S rDNA基因扩增电泳和系统发育树;
图2是植物乳杆菌CM-3对灰葡萄孢霉的拮抗作用(左为空白对照;右为植物乳杆菌CM-3处理);
图3是植物乳杆菌CM-3对灰葡萄孢霉菌丝生长的影响(左为空白对照;右为植物乳杆菌CM-3处理);
图4是植物乳杆菌CM-3对灰葡萄孢霉菌丝形态的影响(400×)(左为空白对照;右为植物乳杆菌CM-3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923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