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HPLC流动相负压自动补液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93197.4 | 申请日: | 2019-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61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吴立斌;刘亚蓉;宋霞;乔亚玲;李永鹏;海平;骆桂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海省药品检验检测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24 | 分类号: | G01N30/24;B01L3/0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帮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7 | 代理人: | 曾凤云 |
地址: | 810000 青***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动相 上容器 下容器 出液管 伸缩部 自动补液器 真空泵 负压 补液装置 实验步骤 收纳空间 自动去除 不停机 抽吸管 溶剂瓶 收纳室 有压力 补充 抽吸 混入 排出 容纳 压缩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HPLC流动相负压自动补液器,属于检测仪器补液装置领域领域。该装置包括:上容器罐,上容器罐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至真空泵的抽吸管和用于排出流动相的出液管,出液管上设置有压力调节阀;下容器罐;以及,连接在上容器罐和下容器罐之间的伸缩部,上容器罐、下容器罐和伸缩部之间共同形成用于容纳流动相的收纳室,伸缩部可在真空泵抽吸时实现压缩,以缩小上容器罐和下容器罐之间的收纳空间。本发明因此可以实现自动去除气泡,节省实验步骤。同时由于出液管与溶剂瓶之间充满流动相,因此补充流动相的过程中也不会混入气泡,可以实现不停机补充流动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仪器补液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HPLC流动相负压自动补液器。
背景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又称“高压液相色谱”、“高速液相色谱”、“高分离度液相色谱”、“近代柱色谱”等。高效液相色谱是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支,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析。该方法已成为化学、医学、工业、农学、商检和法检等学科领域中重要的分离分析技术应用。
在进行分析时,首先配制流动相。由于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采用高压泵抽吸,而溶液中的颗粒物和杂质会直接影响到高压泵的使用寿命,因此配制流动相时,需要对流动相进行过滤。而溶液中的气体对高压泵也会造成损坏,因此流动相配制好后,需要对流动相进行脱气。现有技术一般是采用对过滤后的流动相放入超声振荡器中,利用震荡使溶液中的气体逸出。然后将出液瓶通过软管连接至检测仪,检测仪进行排气,将软管中的气体排出,而后进行检测。
现有技术中,液相色谱用流动相多存储于玻璃溶剂瓶中,流动相通过带有过滤头的软管与高效液相色谱仪连接,并由高压输液泵抽离溶剂瓶,供试验使用。现有的液相色谱仪大多数采用多通道结构,每个通道使用一个独立溶剂瓶,由于溶剂瓶的容量有限,因此当实验需要的流动相流速较大或实验持续时间较长时,需要及时的向溶剂瓶内补加流动相。但是由于直接向溶剂瓶内添加流动相时混入的气泡容易损坏液相色谱仪器所用的高压输液泵,因此都是在将流动相的流速逐步降低为零后再补加溶剂,补加完后再逐步的恢复正常流速,直至各项参数稳定后方可继续试验。这种流动相补加方式需要多步操作且需要一定的时间,影响了液相色谱的实验效率。另外对流动相配制完后还需要单独的震荡操作,使得实验时间较长,工作量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HPLC流动相负压自动补液器,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直接通过溶剂瓶储存流动相存储量较小、实验需要额外去除气泡操作的问题。
一种HPLC流动相负压自动补液器,包括:
上容器罐,所述上容器罐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至真空泵的抽吸管和用于排出流动相的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上设置有压力调节阀;
下容器罐;以及,
连接在所述上容器罐和所述下容器罐之间的伸缩部,所述上容器罐、所述下容器罐和所述伸缩部之间共同形成用于容纳流动相的收纳室,所述伸缩部可在所述真空泵抽吸时实现压缩,以缩小所述上容器罐和所述下容器罐之间的收纳空间。
更优地,所述压力调节阀为自力式压力调节阀。
更优地,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压力调节阀为电控式压力调节阀,所述出液管内设置有用于监测管内液体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所述电控式压力调节阀和所述压力传感器均信号连接至所述处理器。
更优地,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出液管的底部。
更优地,所述上容器罐内设置有防水透气膜,所述防水透气膜将所述上容器罐分割为抽吸区和收容区,所述抽吸管贯通至所述抽吸区,所述出液管贯通至所述收容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省药品检验检测院,未经青海省药品检验检测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931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