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解析式冗余的飞行器容错导航估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93594.1 | 申请日: | 2019-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60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吕品;刘士超;赖际舟;李志敏;王炳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21/16 | 分类号: | G01C21/16;G01C21/20;G01C25/00;G06F17/13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施昊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解析 冗余 飞行器 容错 导航 估计 方法 | ||
1.一种解析式冗余的飞行器容错导航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周期读取k时刻载体的旋翼转速量测系统、角加速度计、IMU、磁传感器、GPS和气压计的输出,通过旋翼飞行器的动力学模型,估计旋翼飞行器的运动加速度信息和角加速度信息;
步骤二:利用步骤一中的机载传感器数据输出,构建角加速度计/动力学模型/IMU故障检测滤波器S1和IMU/磁传感器/GPS/气压计故障检测滤波器S2;S1中包括三个并行的子检测器,分别为角加速度计/动力学模型子检测器D1、角加速度计/IMU子检测器D2和动力学模型/IMU子检测器D3;S2中包括三个并行的子检测器,分别为IMU/磁传感器子检测器D4、IMU/GPS子检测器D5和IMU/气压计子检测器D6;
构建角加速度计/动力学模型子检测器D1的方法如下:
利用角加速度计输出和动力学模型输出,计算z轴角加速度残差:
上式中,r1(k)为角加速度计和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的z轴角加速度残差;βz(k)为k时刻机体系z轴角加速度,通过z轴角加速度计输出获得;为通过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的机体系z轴的角加速度;abs(*)表示取绝对值;
判断子检测器D1是否发生故障:
上式中,τ1为故障判断阈值;T1为故障检测结果;如果T1=1,则角加速度计或动力学模型故障;如果T1=0,则角加速度计和动力学模型无故障;
构建角加速度计/IMU子检测器D2的方法如下:
利用角加速度计输出计算x、y、z轴角速度:
上式中,ωx(k)、ωy(k)、ωz(k)为k时刻的机体系x、y、z轴角速度,通过角加速度计的输出βx、βy、βz积分获得;ωx(k-1)、ωy(k-1)、ωz(k-1)为k-1时刻的机体系x、y、z轴角速度,通过k-1时刻联邦卡尔曼滤波器输出获得;ΔT为离散采样时间;
计算子检测器D2的统计参数:
r2(k)=[ωgx(k) ωgy(k) ωgz(k)]T-[ωx(k) ωy(k) ωz(k)]T
A2(k)=H2(k)P2(k|k-1)H2(k)+R2(k)
λ2(k)=r2(k)A2(k)-1r2(k)
P2(k|k-1)=F2(k)P2(k-1)F2T(k)+G2(k-1)Q2(k-1)G2T(k-1)
上式中,r2(k)为k时刻IMU和角加速度计输出计算得到的x、y、z轴角速度残差;ωgx(k)、ωgy(k)、ωgz(k)为机体系x、y、z轴角速度,通过陀螺输出获得;A2(k)为k时刻IMU和角加速度计输出计算得到的残差方差;H2(k)=[I3×3]为k时刻量测系数矩阵,I3×3为3×3的单位矩阵;P2(k|k-1)为k时刻一步预测均方误差矩阵;R2(k)=diag([εωgx(k) εωgy(k) εωgz(k)]2)为k时刻量测噪声矩阵,εωgx(k)、εωgy(k)、εωgz(k)为机体系x、y、z轴陀螺噪声;λ2(k)为k时刻IMU和角加速度计输出计算得到的统计参数;F2(k)=[I3×3]为k时刻IMU和角加速度计检测系统的状态系数矩阵;P2(k-1)为k-1时刻的均方误差矩阵;G2(k-1)=[ΔT*I3×3]为k-1时刻IMU和角加速度计检测系统的状态噪声系数矩阵;Q2(k-1)=diag([εβx(k-1) εβy(k-1) εβz(k-1)]2)为k-1时刻IMU和角加速度计检测系统的状态噪声,εβx(k-1)、εβy(k-1)、εβz(k-1)为k-1时刻的x、y、z轴角加速度计噪声;上标T表示转置;
判断子检测器D2是否发生故障:
上式中,τ2为故障判断阈值;T2为故障检测结果;如果T2=1,则角加速度计或IMU故障;如果T2=0,则角加速度计和IMU无故障;
构建动力学模型/IMU子检测器D3的方法如下:
利用动力学模型输出计算z轴角速度:
上式中,ωmz(k-1)为k-1时刻的角速度,通过k-1时刻联邦卡尔曼滤波器输出获得;ωmz(k)为k时刻的角速度;为k时刻的角加速度,通过动力学模型获得;
计算子检测器D3的残差和统计参数:
r3a(k)=abs(faz(k)-fmz(k))
r3b(k)=ωgz(k)-ωmz(k)
A3b(k)=H3b(k)P3b(k|k-1)H3b(k)+R3b(k)
λ3b=r3b(k)A3b(k)-1r3b(k)
P3b(k|k-1)=F3b(k)P3b(k-1)F3bT(k)+G3b(k-1)Q3b(k-1)G3bT(k-1)
上式中,r3a(k)为k时刻IMU和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的z轴加速度残差;faz(k)为k时刻机体系z轴的加速度,通过加速度计获得;fmz(k)为k时刻通过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的机体系z轴的加速度;r3b(k)为k时刻IMU和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的z轴角速度残差;A3b(k)为k时刻IMU和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的z轴角速度残差方差;H3b(k)=1为k时刻量测系数矩阵;P3b(k|k-1)为k时刻一步预测均方误差矩阵;R3b(k)=diag([εωgz(k)]2)为k时刻量测噪声矩阵;λ3b(k)为k时刻IMU和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的z轴角速度统计参数;为k时刻z轴陀螺和动力学模型检测系统的状态系数矩阵;P3b(k-1)为k-1时刻的均方误差矩阵;G3b(k-1)=1为k-1时刻z轴陀螺和动力学模型检测系统的状态噪声系数矩阵;Q3b(k-1)=diag([εωmz(k-1)]2)为k-1时刻z轴陀螺和动力学模型检测系统的状态噪声,εωmz(k-1)为k-1时刻通过动力学模型获得的机体系z轴角速度噪声;
判断子检测器D3是否发生故障:
上式中,τ3a、τ3b为故障判断阈值;T3a、T3b为故障检测结果;如果T3a=1或T3b=1,IMU或动力学模型故障;如果T3a=0和T3b=0,IMU和动力学模型无故障;
步骤三:根据S1中各个子检测器的故障检测结果,构建故障定位策略,实现对角加速度计、动力学模型和IMU的故障定位,输出定位结果;根据S1的故障定位结果与S2中各个子检测器的故障检测结果,构建全局故障定位策略,定位故障传感器;
步骤四:根据步骤三得到的故障定位结果,制定故障隔离策略,从状态滤波估计中隔离故障传感器,完成导航状态估计;
当机载传感器无故障或动力学模型故障时,使用角加速度计、IMU的加速度计作为状态方程输入,IMU中的陀螺、磁传感器、GPS、气压计作为量测传感器;
当IMU故障时,使用角加速度计和动力学模型的气动力模型作为状态方程输入,磁传感器、GPS、气压计作为量测传感器;
当角加速度计故障时,使用动力学模型的气动力矩模型和IMU中的加速度计作为状态方程输入,IMU中的陀螺、磁传感器、GPS、气压计作为量测传感器;
当GPS或气压计或磁传感器故障时,使用角加速度计、IMU的加速度计作为状态方程输入,隔离故障传感器,使之不参与全局融合滤波;
步骤五:根据步骤四得到的状态估计结果,对k时刻的S1和S2中的状态量进行校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9359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室内导航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基于松耦合IMU阵列导航系统的时间同步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