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布式能源网络、能源网络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93625.3 | 申请日: | 2019-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009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向勇;刘思豪;张晓琨;朱焱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8/04746 | 分类号: | H01M8/04746;H01M8/04276;H02J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智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1 | 代理人: | 王琴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布式 能源 网络 控制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布式能源网络,其中处理器用于处理获得多个所述含能微系统的状态信号,并将对应的状态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基于状态信号控制多个含能微系统之间能量传输,基于上述多个含能微系统之间的连接关系,可形成一分布式布局的能源网络,可基于控制器从而改变所述分布式能源网络的输出功率,以满足多种使用场景的需求。此外,当其中一个或几个含能微系统内模块局部损毁,也不会影响整体系统的继续运行;所述分布式能源网络可以根据需要重新通过控制器、处理器对所述分布式能源网络进行重构输出,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能源网络控制方法及其系统,其是对上述分布式能源网络进行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能源领域,其特别涉及一种分布式能源网络、能源网络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基于先进MEMS工艺( 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构筑的高性能微系统,是微电子器件(芯片)在集成-集成-再集成趋势下的延伸形态。由微系统组成的电子系统在工业、军事等领域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微系统与其能源模块/系统相对分离,且能源模块/系统集中布局,存在能源模块/系统损毁后,整个系统失能的风险。因此,亟待提供一种新型的供能散热的方法,以解决现有微系统中供能及散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目前微系统中供能及散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布式能源网络、能源网络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分布式能源网络,用于对微系统供能及散热,其包括若干含能微系统、与所述含能微系统连接的处理器及控制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处理获得多个所述含能微系统的状态信号,并将对应的状态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基于状态信号控制多个含能微系统之间能量传输;所述含能微系统包括用能模块、储能模块和换能模块,所述换能模块为所述储能模块和所述用能模块提供电能,所述换能模块在产生电能的同时,带走部分所述用能模块运行所产生的热量。
优选地,所述储能模块存储电能并可为所述用能模块提供电能。
优选地,所述含能微系统还包括第一能量入口与第二能量入口,其中,所述第一能量入口与所述换能模块连接并为所述换能模块提供含能工质;所述第二能量入口与所述用能模块连接并为所述用能模块提供电能。
优选地,所述含能微系统还包括能量出口,所述能量出口包括两端,所述能量出口一端连接至所述储能模块与所述换能模块,另一端则连接至另一含能微系统的第一能量入口或第二能量入口。
优选地,每个所述含能微系统对应匹配至少一开关组,且所述开关组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开关组包括流量控制阀和场效应管开关。
优选地,所述状态信号包括所述含能微系统中的供能需求和/或散热需求信号、所述含能微系统的运行信号中任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又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能源网络控制方法基于如上所述分布式能源网络进行,所述能源网络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获取所述分布式能源网络中每个含能微系统的状态信号;步骤S2,分析每个含能微系统的状态信号以控制多个所述含能微系统之间的能量传输方向;及步骤S3,将能量传输至对应含能微系统;其中,所述含能微系统包括用能模块、储能模块和换能模块,所述换能模块为所述储能模块和所述用能模块提供电能,所述换能模块在产生电能的同时,带走部分所述用能模块运行所产生的热量。
优选地,在上述步骤S2中,当获知其中一个或多个所述含能微系统的状态信号处于异常情况时,则可基于具体的状态信号控制多个含能微系统之间具体能量的传输方向。
优选地,上述步骤S3将能量传输至对应含能微系统中,进一步包括:接收能量并传输至所述含能微系统的用能模块;和/或接收能量并传输至所述含能微系统的换能模块,并由所述换能模块再传输至储能模块和/或用能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936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增程式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耦合系统及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氢燃料电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