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活性骨修复支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93907.3 | 申请日: | 2019-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685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白晶;周星星;董强胜;姚庆强;张明;张惠康;程兆俊;薛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7/18 | 分类号: | A61L27/18;A61L27/04;A61L27/02;A61L27/50;A61L27/54;A61L27/56;A61L27/58;B33Y10/00;B33Y70/1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活性 修复 支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生物活性骨修复支架,其特征在于:该生物活性骨修复支架以可降解聚合物为基体,硅酸镁锂和镁为增强相,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
硅酸镁锂 5~15%,
镁 10~30%,
可降解聚合物 55~85%;
其中所述的镁、硅酸镁锂均为颗粒状增强相,其中硅酸镁锂为粒径50~100μm的粉末,镁粉为镁≥99.8wt%的高纯镁粉,呈规则球状,粒径小于40μ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活性骨修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活性骨修复支架为通孔多孔支架,其孔隙率为70~85%,孔径为500~800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活性骨修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降解聚合物为粉末状,具体为医用级右旋聚乳酸PDLA、聚己内酯PCL、左旋聚乳酸PLLA或外消旋聚乳酸PDLLA四种聚合物中的一种,或上述四种聚合物中任意多种聚合物的共聚物。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活性骨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预凝胶:将硅酸镁锂粉末溶入去离子水中,实现硅酸镁锂的水化成胶,进而得到硅酸镁锂水凝胶;
2)混合料制备:按比例将镁粉添加至硅酸镁锂凝胶中,搅拌使其均匀分布,之后按比例将可降解聚合物粉末加入,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料;
3)3D打印原材料颗粒制备: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料置于-10℃以下真空冷冻烘干12~20h,得到干凝胶,随后切粒得到3D打印原材料颗粒;
4)3D打印生物活性骨修复支架:利用3D打印机,采用三维软件设计绘制模型并切片,将步骤3)得到的3D打印原材料颗粒按照定制设计的纤维铺排方式层层堆积,打印得到具有多重治愈功能的生物活性骨修复支架;
其中步骤1)所述的将硅酸镁锂粉末溶入去离子水中,去离子水的温度为50~80℃,步骤1)所述的硅酸镁锂水凝胶中硅酸镁锂的浓度为0.5~1.5g/L。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物活性骨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3D打印原材料颗粒的尺寸为5mm以下。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物活性骨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的3D打印机的打印参数设置为:挤出压力60~80kPa,喷嘴移动速度1.5~3mm/s,加热温度110~140℃,热床温度25~30℃。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物活性骨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的按照定制设计的纤维铺排方式层层堆积中,纤维铺排方式包括:角度为0°、45°、135°的菱形铺排,角度为0°、90°的正交铺排,角度为0°、60°、120°的三角铺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9390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