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雪被-土壤-松散岩层连续体水热耦合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93949.7 | 申请日: | 2019-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100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周祖昊;刘扬李;刘佳嘉;朱熠明;严子奇;顾世祥;陈刚;周密;谢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 代理人: | 于国栋 |
地址: | 10003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 松散 岩层 连续 体水热 耦合 计算方法 | ||
1.一种雪被-土壤-松散岩层连续体水热耦合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判断积雪厚度是否构成雪被层;
S2、根据研究区积雪、土壤和松散岩层的实测结果设置积雪、土壤和松散岩层各项水热参数;
S3、建立模型结构:当存在雪被层时,模型计算的第1层是雪被,第2~m+1层划分为土壤层,第m+2~m+1+n层划分为松散岩层;否则模型计算的第1~m层划分为土壤层,第m+2~m+n层划分为松散岩层;
S4、采用迭代计算的方法计算各计算层之间的水热通量;
步骤S4具体包括:
S41,计算大气与雪被层的热通量;
S42,计算土壤和雪被层间的热通量;
S43,计算土壤与松散岩层、松散岩层间的热通量;
S44,将雪被和松散岩层加入迭代计算得到各层温度、热通量;
步骤S41中采用强迫-恢复法计算大气与雪被层的热通量;
步骤S42中所述积雪和土壤层的热通量的计算公式为:
C为土壤和积雪间的感热通量,ZS为积雪厚度,ZC为第一层土壤厚度,λS为冰雪层热传导率,λC为土壤层热传导率,RC为土壤层与积雪层的接触热阻,TC为第一层土壤层温度,TS为积雪层温度;
步骤S43中土壤与松散岩层的热通量公式、松散岩层间的热通量计算公式均为:
式中Hi,i+1、Hj,j+1Hj-1,j分别代表相邻计算层间的热通量,λs,i、λs,i+1分别为该连续体第i层和第i+1层的热导系数;Ts,i、Ts,i+1、Ts,j分别为该连续体第i层、第i+1层、第j层的温度;zi、zi+1、zj分别为该连续体第i层、第i+1层、第j层的厚度;Cs,i为连续体第j层的质量热容;рs,i为连续体第j层的密度;每一层土壤初始温度是模型的输入数据,土壤温度和含水率用数值迭代求解;
模型采用显式差分进行数值迭代计算,考虑到多层雪被-土壤-松散岩层连续体计算时长的限制,采用嵌套式迭代;
雪被-土壤-松散岩层连续体的水热通量计算流程具体如下:
1).根据初始条件计算热传导、雪被、土壤和松散岩层的温度和水分相变,然后以雪被、土壤和松散岩层为判定条件迭代计算至收敛;
2).热量计算闭合收敛后再根据水量平衡计算各层水分运移量,并修正土壤和松散岩层的含水率;
3).用液态含水率判定是否收敛,若不收敛则返回步骤1)进行热量计算,直至热量和水量迭代计算均闭合收敛后,多层水热耦合计算结束,最终雪被层、土壤和松散岩层的温度和含水率数值求解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雪被-土壤-松散岩层连续体水热耦合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具体包括:
S11,根据待测环境设定雪被层阈值;
S12,判断积雪厚度是否高于设定的阈值,若高于阈值,则积雪层构成雪被层;若低于阈值,若积雪层不构成雪被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雪被-土壤-松散岩层连续体水热耦合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的水热参数包括:饱和导水系数,饱和含水率,田间持水率,吸湿系数,最大分子持水率,毛管湿润峰吸引压,降雪密度,体积热容,导热系数和热容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9394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