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低温烟气驱动吸收式制冷系统的降膜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94260.6 | 申请日: | 2019-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110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殷勇高;程小松;陈博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33/00 | 分类号: | F25B3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朱欣欣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低温 烟气 驱动 吸收 制冷系统 发生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低温烟气驱动吸收式制冷系统的降膜发生器,包括发生器本体,发生器本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发生器上壳体、降膜管、发生器下壳体,发生器上壳体上设有溶液入口以及蒸气出口,发生器下壳体上设有溶液出口,发生器上壳体、降膜管、发生器下壳体之间相连通,降膜管外侧设有降膜管外翅片;降膜管顶端设有预留管,预留管内设有引流管,引流管顶端与预留管中部相连,预留管下部设有均匀分布的溢流切口;本发明能够尽可能的避免降膜管垂直方向烟气流量不等造成的发生面积的浪费,且采用圆筒式设计,四周进风中间排风的方式,在有限的占地面积下增大了发生器与高温段烟气的换热面积,提高了发生器的发生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低温烟气驱动吸收式制冷系统的降膜发生器,属于工业烟气中余热的高效回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能源消耗量在不断地增加,因此减少能源的消耗,以及对现有能源的二次回收利用非常重要。烟气余热是在二次能源,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的资源经过冶炼、加热过程所产生的,而且其热量很大,但是由于烟气的比热小,因此其显热的回收利用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一些陶瓷厂、玻璃厂等工厂烟气温度往往只有100℃左右,如何使用此温度等级的烟气进行制冷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采用热驱动的吸收式制冷系统在工业厂房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其相比传统的电制冷空调系统,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减少高品位电力资源的消耗。根据热源温度的不同,可以选择采用单效、双效甚至多效吸收式制冷机,但对100℃以内的热源一般只能选择单效吸收式制冷机。传统的吸收式制冷机多采用沉浸式发生器,考虑到静液柱压力对发生效果的影响,其并不适宜于热源温度较低的吸收式制冷系统。降膜技术具有换热效率高、传热温差损失小及无静压头引起的沸点升等优点,因此在近年来的吸收式制冷机组中的应用较为普遍。降膜发生器主要有水平管外降膜及垂直管内(外)降膜两种,垂直管降膜相比水平管更节约空间,且布液更均匀,表面润湿率更高,能充分利用换热面积。
由于烟气的比热小,其驱动溶液降膜吸收过程温降较大。温度一旦降低,其发生过程将会比较难以进行,因此需要有效的利用降膜发生面积以及高温段烟气的热品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工业烟气温降大的缺点,并且在有限的设备占地面积情况下,尽可能的增大与高温段烟气的接触面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低温烟气驱动吸收式制冷系统的降膜发生器,通过回风壁孔隙结构的设计保证排风壁垂直方向等流量排风,且采用引流管等方式保证布液的均匀,提高了高温段烟气的利用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低温烟气驱动吸收式制冷系统的降膜发生器,包括发生器本体,所述发生器本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发生器上壳体、降膜管、发生器下壳体,所述发生器上壳体上设有溶液入口以及蒸气出口,所述发生器下壳体上设有溶液出口,所述发生器上壳体、降膜管、发生器下壳体之间相连通,所述降膜管外侧设有降膜管外翅片;所述降膜管顶端设有预留管,所述预留管内设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与预留管之间设有间隔,所述引流管顶端与预留管中部相连,所述预留管下部设有均匀分布的溢流切口。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发生器上壳体下端设有与预留管相对应的凹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发生器本体中间设有排风壁,所述发生器上壳体上设有与排风壁相对应的通孔,所述排风壁底端与发生器下壳体相连,所述排风壁内侧设有排风管,所述排风管下端与排风壁中部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排风管的直径小于排风壁的直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排风壁内设有第一风机以及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排风管上方,所述第二风机设置在排风管内侧底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排风壁上设有排风孔,排风孔的数量为至少2个,排风孔的孔隙大小从上到下逐渐增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降膜管的数量为至少2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942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冷水机组油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换热单元、换热组件、换热器及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