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脑卒中保护小肽的跨血脑屏障靶向传递释放载体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94576.5 | 申请日: | 2019-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27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孙保亮;王莹;张宗勇;毛蕾蕾;杨明峰;李汉霞;王玮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K9/14 | 分类号: | A61K9/14;A61K47/02;A61K47/04;A61K38/16;A61P9/10;A61K49/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71099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脑卒中 保护 血脑屏障 靶向 传递 释放 载体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脑卒中保护的小肽的跨血脑屏障靶向传递释放载体系统,包括复合纳米颗粒载体,偶联拉曼信号分子及含跨膜蛋白的小肽,构成多膜态跨血脑屏障释药系统。提供一种基于复合纳米材料的跨血脑屏障靶向释药载体系统的制备及应用,实现药物在脑部的靶向可控释放,同时可通过SERS检测和荧光图像来监控药物的释放过程,提高治疗效率。纳米探针有成本低、快速、简便、敏感且重复性好等优点。有效利用了纳米材料小的特性和显微拉曼光谱仪的微区分辨特性,可以对药物试剂微量水平上进行实时检测。4.本发明方法稳定可靠,产品使用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传感及药物靶向释放递送领域。本发明涉及纳米释药载体的构建及应用,尤其涉及用于脑卒中保护小肽的跨血脑屏障靶向传递释放载体及应用。
背景技术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等特点,是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也是全球成年人致残的首位原因。而对绝大多数病人所面临的神经功能缺损问题,迄今缺乏有效的临床防治手段。
HSP27是小热休克蛋白家族HSPB中的成员,可以促进细胞的存活,具有与抑制细胞死亡相关的复杂功能。我们的研究发现HSP27可以通过直接抑制ASK1而对脑缺血发挥显著的保护作用,但血脑屏障是HSP27在诊疗和治疗过程中一大障碍。谷胱甘肽(GSH)是内源抗氧化剂,以毫摩尔浓度存在于脑、星形胶质细胞和内皮细胞中。目前,基于GSH介导的纳米递送系统被认为是诊疗的突破。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作为一种有发展潜力的光谱分析技术,具有无毒性、无损、灵敏度高、可重复性强的巨大优势。因此,结合拉曼技术在谷胱甘肽触发HSP2765-90释放评价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传统脑卒中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脑卒中保护小肽的跨血脑屏障靶向传递释放载体及应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采用下述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脑卒中保护的小肽的跨血脑屏障靶向传递释放载体系统,包括复合纳米颗粒载体,偶联拉曼信号分子及含跨膜蛋白的小肽,构成多膜态跨血脑屏障释药系统。
作为优选,所述纳米颗粒载体为二氧化硅颗粒外包括一层金纳米壳,即SiO2@Au。
作为优选,所述拉曼信号分子为具有明显SERS 信号且对谷胱甘肽敏感的巯基类信号分子。
作为优选,所述拉曼信号分子为5,5'-二硫代双(2-硝基苯甲酸),即DTNB。
HSP27可靶向抑制ASK1对脑梗死有保护作用,合成序列为HSP2765-90:EGPAAVTLARPAFSRALNRQLSSGVS,为更好的跨膜,添加一段跨膜蛋白,序列为TAT:RKKRRQRRR;
本发明中的合成序列为
TAT-HSP2765-90: RKKRRQRRREGPAAVTLARPAFSRALNRQLSSGVS和
TAT-HSP2765-90-FITC: RKKRRQRRREGPAAVTLARPAFSRALNRQLSSGVSK-FITC
作为优选,其结构为SiO2@Au@DTNB@TAT-HSP2765-90,同时具有SERS信号和荧光信号,其中SERS信号源于DTNB,荧光信号源于TAT-HSP2765-90-FITC。
用于脑卒中保护的小肽的跨血脑屏障靶向传递释放载体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未经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945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