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抽象业务原子操作的异构系统自动化运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95126.8 | 申请日: | 2019-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00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文;张伟燕;王桂华;黄聪敏;孔思淇;周大力;李丹平;孙志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计算机应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41/5041 | 分类号: | H04L41/5041;H04L41/0803;H04L41/069;G06F9/52;G06F9/455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杨春 |
地址: | 621908***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抽象 业务 原子 操作 系统 自动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抽象业务原子操作的异构系统自动化运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业务原子操作、运维作业设定、资源信息采集、运维任务执行、自动翻译、命令过滤、命令交互。本发明提出的基于抽象业务原子操作的异构系统自动化运维方法,为运维人员屏蔽了异构系统的操作命令差异,同时屏蔽了目标对象实际执行的自动化脚本,有效降低了自动化运维工具使用的技术门槛,提升了运维效率,降低了运维误操作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异构系统运维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抽象业务原子操作的异构系统自动化运维方法,属于网络信息系统自动化运维领域。
背景技术
很多IT网络往往存在多种类型、多个品牌、多个型号的设备。为了维持网络信息系统稳定、可靠、安全的运行,传统网络信息系统运维人员必须具备很强的专业技能,掌握大量异构系统的操作命令,对运维人员的能力要求高,而且存在工作效率低、误操作的问题。自动化运维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途径,但目前的技术手段还不能有效的解决异构系统运维存在的这些问题。
传统的自动化运维方法通常直接采用支持异构系统的脚本或分别采用目标系统支持的脚本编写运维业务原子操作或运维作业,支持异构系统的脚本通常也只能实现脚本语法的一致,并不能完全实现同一脚本可以在异构系统上直接复用,自动化运维工具需要向运维人员直接暴露大量的自动化脚本,降低了自动化任务管理效率,并增加了自动化的维护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运维效率高、维护成本低的基于抽象业务原子操作的异构系统自动化运维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基于抽象业务原子操作的异构系统自动化运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业务原子操作:对一种或多种对象进行基于抽象模式的基本运维操作;
步骤2、运维作业设定:使用步骤1的业务原子操作编排运维作业流程,一个流程形成一个运维作业,多个运维作业形成不同运维场景的运维作业库;
步骤3、资源信息采集:采集包括但不限于交换机设备、路由器设备、防火墙设备、数据库、中间件、IaaS、PaaS、SaaS、应用系统的运维对象的基本信息,基本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包括对象的类型、IP、系统类型、系统版本、登录协议、登录端口、登录账号、登录口令信息;其中,IaaS表示基础设施及服务,PaaS表示平台及服务,SaaS表示软件及服务,IP表示互联网协议地址;
步骤4、运维任务执行:选择步骤2的运维作业,配置运维作业参数实例,设置任务执行节点,选择一个或多个步骤3的运维对象作为原子操作的目标对象,形成运维任务;通过包括但不限于手动、定时、告警事件触发的方式启动运维任务执行,任务执行由任务执行节点通过解析运维作业的业务原子操作执行流程,对所有任务操作的目标对象按运维作业流程执行业务原子操作;
步骤5、自动翻译:根据步骤4传递的业务原子操作的参数实例、执行原子操作的目标对象信息,自动将原子操作翻译成目标对象的操作命令;
步骤6、命令过滤:基于规则匹配对执行前的操作命令进行过滤,高危命令被阻断并记录日志,终止执行;其它合法命令被执行;
步骤7、命令交互:根据通信对象的信息,从步骤1的配置信息获取目标对象的登录认证信息,自动从包括但不限于ssh、snmp、telnet、http、https、JDBC、ODBC的信息交互协议模块选择对应的信息交互协议模块,与目标对象建立命令交互通道,执行操作命令,完成异构系统的自动化运维;其中,ssh表示IETF的网络小组(Network Working Group)所制定的建立在应用层基础上的安全协议,snmp表示简单网络管理协议,telnet表示TCP/IP协议族中的一员,一种Internet远程登录服务的标准协议,http表示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s表示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JDBC表示java数据库连接,ODBC表示开放数据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计算机应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951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