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血液灌流器及血液净化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96351.3 | 申请日: | 2019-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799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旭东;宋光民;丁云雨;谭升卫;袁孝涵;姜晓蕾;王斯姝;王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赛克赛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36 | 分类号: | A61M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张伟 |
地址: | 250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扩散腔 吸附剂 血液灌流器 进液口 血液净化设备 血液 第一端 容纳腔 端盖 充分接触 吸附效率 出液口 筒体 血液净化技术 扩散 依次连通 流动 连通 流出 容纳 缓解 治疗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血液灌流器及血液净化设备,涉及血液净化技术领域,该血液灌流器包括:第一端盖、第二端盖以及连接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之间的筒体;第一端盖具有进液口和扩散腔,筒体具有用于容纳吸附剂的容纳腔,进液口、扩散腔以及容纳腔依次连通,第二端盖的出液口与容纳腔连通;血液能够通过进液口流进扩散腔,并在扩散腔中充分流动扩散后,流向吸附剂,并从出液口流出。血液从进液口进入到扩散腔中,使血液充分流动扩散,随后流向吸附剂使得血液与吸附剂充分接触,提升吸附效率,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血液无法与吸附剂充分接触,导致的吸附效率下降,治疗时间变长的问题。血液净化设备包括上述血液灌流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液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液灌流器及血液净化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血液的体外净化已经成为了可行的成熟技术;随着血液净化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普及,血液灌流器成为血液净化的重要器械之一。血液灌流器目前主要应用于急慢性药物中毒、尿毒症中分子毒素吸附,肝病及免疫领域致病因子的吸附。目前其主要的应用方式有单独的血液灌流模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模式及血浆分离吸附模式。
血液灌流就是将患者的血液从体内引出体外循环,利用体外循环灌流器中吸附剂的吸附作用,清除外源性和内源性毒物、药物以及代谢废物,然后将净化后的血液重新输入到患者体内,从而达到血液净化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血液从进液口输入血液灌流器内部,并直接进入到吸附腔内与吸附剂接触进行吸附净化,血液直接由进液口进入到吸附腔内,进液口直径较小,在血压的推动下,血液初始进入吸附腔时,无法充分扩散展开,使得血液无法与吸附剂充分接触,吸附剂不能充分发挥吸附作用,吸附效率下降,延长了治疗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液灌流器及血液净化设备,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血液无法与吸附剂充分接触,导致的吸附效率下降,治疗时间变长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血液灌流器,包括:第一端盖、第二端盖以及连接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之间的筒体。
第一端盖具有进液口和扩散腔,筒体具有用于容纳吸附剂的容纳腔,进液口、扩散腔以及容纳腔依次连通,第二端盖的出液口与容纳腔连通。
血液能够通过进液口流进扩散腔,并在扩散腔中充分流动扩散后,流向吸附剂,并从出液口流出。
进一步地,扩散腔为由第一端盖的弧形内腔壁围成的腔体,且扩散腔的横截面积沿血液流动方向逐渐变大,扩散腔的开口与筒体的第一端口对接。
进一步地,第二端盖由第二端盖的弧形内腔壁围成的收集腔,第二端盖具有由第二端盖的弧形内腔壁构成的收集腔,收集腔与出液口连通,且收集腔的横截面积沿血液流动方向逐渐变小,收集腔的开口与筒体的第二端口对接。
进一步地,第二端盖以及第一端盖均具有内螺纹结构,筒体两端的外壁上具有用于与内螺纹结构螺纹连接的外螺纹结构。
进一步地,该血液灌流器包括设置于容纳腔内的过滤组件;过滤组件位于第二端盖与吸附剂之间,以及第一端盖与吸附剂之间。
进一步地,过滤组件包括滤网、环形外框、中心盘体以及支撑辐条。
中心盘体设置于环形外框的中心位置,多组支撑辐条间隔连接于中心盘体与环形外框之间,且支撑辐条从环形外框的中心向外发散。
滤网连接于环形外框。
进一步地,中心盘体为凹型盘体或者凸型盘体。
进一步地,该血液灌流器包括密封圈;密封圈套设于环形外框的外环侧壁上,且密封圈能够与筒体的内侧壁抵接密封。
进一步地,该血液灌流器包括用于封堵进液口和出液口的封盖;封盖与进液口以及出液口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赛克赛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赛克赛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963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