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96821.6 | 申请日: | 2019-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771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熊水浒;郭峰;胡永学;赵玲玲;冯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9F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张海英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 面板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基板、发光功能层、第二基板、光学胶和偏光片;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至少一侧的非显示区;所述第二基板位于所述非显示区的部分远离所述发光功能层的表面设置有触控驱动板,所述光学胶覆盖所述触控驱动板的一部分,且所述光学胶远离所述发光功能层的表面与所述发光功能层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触控驱动板远离所述发光功能层的表面与所述发光功能层的距离。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提高屏占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窄边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进步,实现“真正全面屏”成为各家显示面板厂商趋之若鹜的目标。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仍然具有较大的边框,屏占比仍然较小,无法进一步减小边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进一步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提高屏占比。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依次层叠的第一基板、发光功能层、第二基板、光学胶和偏光片;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至少一侧的非显示区;所述第二基板位于所述非显示区的部分远离所述发光功能层的表面设置有触控驱动板,所述光学胶覆盖所述触控驱动板的一部分,且所述光学胶远离所述发光功能层的表面与所述发光功能层的距离大于所述触控驱动板远离所述发光功能层的表面与所述发光功能层的距离。
可选的,所述偏光片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触控驱动板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垂直投影部分交叠。
可选的,所述光学胶未覆盖所述触控驱动板的部分的厚度为所述触控驱动板的厚度的两倍以上。
可选的,所述光学胶未覆盖所述触控驱动板的部分的厚度为40微米至200 微米。
可选的,所述第二基板设置有所述触控驱动板的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基板位于所述显示区的部分的厚度。
可选的,所述光学胶包覆所述第二基板设置有所述触控驱动板的侧边。
可选的,所述光学胶为热固化胶。
可选的,所述光学胶内掺有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环氧树脂和聚氨酯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第二基板包括封装玻璃或薄膜封装层,所述第二基板还包括触控电极层;
所述触控电极层设置于封装玻璃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或者所述触控电极层设置于所述薄膜封装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或者所述触控电极层设置于所述薄膜封装层内;
所述触控电极层与所述触控驱动板电连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基板、发光功能层、第二基板、光学胶和偏光片,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显示区至少一侧的非显示区;第二基板位于非显示区的部分远离发光功能层的表面设置有触控驱动板,光学胶覆盖触控驱动板的一部分,且光学胶远离发光功能层的表面与发光功能层的距离大于触控驱动板远离发光功能层的表面与发光功能层的距离。由于触控驱动板绑定于第二基板上,偏光片贴合于光学胶上,使得偏光片的贴合表面高于触控驱动板远离第二基板的表面,触控驱动板与偏光片之间不再需要预留预设距离来避免触控驱动板绑定与偏光片贴合两种工艺的相互干扰,减小了显示面板的边框,提高了屏占比;且降低了偏光片的贴合工艺难度,提高了显示面板的良率;并且增加了触控驱动板与显示面板之间连接的牢固性,提高了显示面板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968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