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小流量校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97825.6 | 申请日: | 201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43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宋志强;黄相华;李启明;杨水旺;高新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振兴计量测试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F25/10 | 分类号: | G01F2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小 流量 校准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小流量校准系统,包括液体供应单元、被检流量计、换向组件、第一量器、第一旁颈、第一计量颈、第一测量单元和第一计时单元,换向组件包括分水器,分水器包括第一、第二通液管道,液体供应单元、被检流量计和换向组件依次连接,第一旁颈用于连通第二通液管道和第一量器,第一计量颈沿竖直方向设置在第一量器上且与第一量器连通,第一测量单元用于获取液体体积,第一计时单元用于获取特定液体体积所对应的时间。当进行微小流量校准时,将流经第二通液管道的液体流量与被检流量计测量值进行对比从而实现对被检流量计的校准。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微小流量测量中液体流通不畅的技术问题,提高了流量测量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量计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小流量校准系统。
背景技术
微小流量校准系统用于为流量计提供校准服务,在航空航天领域,流量的准确测量,对确定发动机性能至关重要,其测量值直接用于计算发动机推力、混合比和特征速度等主要性能参数,也是确定弹载推进剂量、弹体贮箱容积等参数的重要依据,决定着发动机的工作时间,导弹的飞行速度、射程等重要指标。
随着精细化工程,航空航天、生物医药工程、半导体制造业的兴起,流量仪表也开始进入了向小管径、小流量发展的趋势(如电磁流量计口径已达2.5mm),微小流量测量的需求也日益突出。液体流量校准装置中,容积法的自动化程度低,但稳定性好,受环境干扰小。然而,现有流量校准系统中,量器与分水器之间通过计量颈连接,量器内气体自计量颈向上排出,影响分水器内液体流入量器从而影响体积测量准确度,致使液体的容积测量产生较大随机误差,尤其是对微小流量的测量准确度影响十分显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小流量校准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微小流量体积测量时,测量精度低所导致的微小流量计校准精度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微小流量校准系统,微小流量校准系统包括:液体供应单元,液体供应单元用于为微小流量校准系统供应液体;被检流量计;换向组件,换向组件包括分水器,分水器包括第一通液管道和第二通液管道,液体供应单元、被检流量计和换向组件依次连接;第一量器和第一旁颈,第一量器用于容纳通过第二通液管道所流入的液体,第一旁颈用于连通第二通液管道和第一量器;第一计量颈和第一测量单元,第一计量颈沿竖直方向设置在第一量器上且与第一量器连通,第一测量单元用于根据第一计量颈内液面高度获取液体体积;第一计时单元,第一计时单元用于计算微小流量校准系统获取特定液体体积所对应的时间;其中,当进行微小流量校准时,换向组件进行换向,分水器的第二通液管道与第一量器连通,第一计时单元开始计时,当第一计量颈内的液体达到一定体积后,换向组件换向,第二通液管道与第一量器连接断开,第一测量单元获取流经第二通液管道的液体体积,第一计时单元停止计时得到获取液体体积所对应的时间进而得到流量标准值,将流量标准值与被检流量计测量值进行对比从而实现对被检流量计的校准。
进一步地,微小流量校准系统还包括:第二量器和第二旁颈,第二量器用于容纳通过第一通液管道所流入的液体,第二旁颈用于连通第一通液管道和第二量器;第二计量颈和第二测量单元,第二计量颈沿竖直方向设置在第二量器上且与第二量器连通,第二测量单元用于根据第二计量颈内液面高度获取液体体积;第二计时单元,第二计时单元用于计算微小流量校准系统获取特定液体体积所对应的时间。
进一步地,第一测量单元和第二测量单元均为光纤传感器。
进一步地,微小流量校准系统还包括:标准流量计,标准流量计用于测量微小流量校准系统管线内液体的流量,标准流量计分别与被检流量计和换向组件连接,标准流量计用于预估校准系统管线内液体的流量。
进一步地,微小流量校准系统还包括稳压罐,稳压罐用于使得微小流量校准系统保持稳定的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振兴计量测试研究所,未经北京振兴计量测试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978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