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垃圾处理用无尘粉碎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97883.9 | 申请日: | 201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862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筱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4/08 | 分类号: | B02C4/08;B02C4/28;B02C23/18;B02C23/02 |
代理公司: | 苏州中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6 | 代理人: | 李斌 |
地址: | 201499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垃圾处理 用无尘 粉碎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处理用无尘粉碎设备包括底座、装置主体、下料仓、下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底座的中间连接有装置主体,且装置主体上方的中间位置开设有预留开口,并且装置主体上方的左侧位置设置有下料口,所述下料口的上方连接有下料管道,所述第二传送带设置在2个第二滚动辊中间,且第二传送带的左侧顶端设置在出料口上方的偏右侧位置。该建筑垃圾处理用无尘粉碎设备不仅可以在整个设备下料和出料口的位置进行除尘工作,也可以使得整个设备在进行下料粉碎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堵塞的现象发生,保证整个设备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且也使得整个装置工作的故障出现率较低,使用和操作更加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垃圾粉碎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垃圾处理用无尘粉碎设备。
背景技术
在对建筑进行爆破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而建筑垃圾由于其体积,硬度以及占用空间均较大,因此常常会通过一系列的处理对建筑垃圾进行处理,达到减少占用空间和重新利用的效果,因此,便需要使用到粉碎设备对垃圾进行前期的粉碎工作,现有市场上的粉碎装置的种类与数量众多,但其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1、现有市场上的粉碎设备在进行粉碎的过程中,均需要将塑料以及泡沫等与建筑垃圾进行分离工作,传统的均是工作人员在粉碎设备旁的传送带附近进行人工的筛选工作,虽然建筑垃圾内部的塑料泡沫等数量不多,工作量也不大,但由于建筑垃圾在进行下料和运输的过程中均会产生大量的灰尘,因此,便会给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伤害,并且传统的粉碎装置只能在下料口进行除尘工作,但在对垃圾粉碎出料后也会存在大量的灰尘,不能很好的进行去除工作,进而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
2、由于建筑垃圾的体积较大,且形状不够均匀,因此在进行下料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垃圾与下料管道的内部产生堵塞,不能很好的疏通工作,不仅影响整个粉碎设备的工作效率,还需要工作人员的辅助帮忙,使得整个设备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不够方便。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建筑垃圾处理用无尘粉碎设备,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垃圾处理用无尘粉碎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建筑垃圾粉碎设备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对粉碎的环境进行保证,会出现灰尘飞扬的现象发生,并且在下料的过程中会出现堵塞严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垃圾处理用无尘粉碎设备,包括底座、装置主体、下料仓、下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底座的中间连接有装置主体,且装置主体上方的中间位置开设有预留开口,并且装置主体上方的左侧位置设置有下料口,所述下料口的上方连接有下料管道且下料管道的上方一体连接有下料仓,并且下料管道的中间固定有中间固定筒,所述中间固定筒的中间设置有贯穿下料管道的中间圆柱杆,且中间圆柱杆的外部中间位置处连接有凸轮,并且中间圆柱杆的顶端连接有外部旋转盘,而且中间圆柱杆的内部贯穿有进水管,所述中间固定筒的外部上设置有通过扭簧连接的顶杆,且顶杆设置在下料管道的内部,所述外部旋转盘的外部通过第一皮带与左侧的第一滚动辊的中间相连接,且左侧的第一滚动辊与右侧的第一滚动辊的中间连接有第一传送带,并且第一传送带右侧的第一滚动辊的顶端中间位置通过第三皮带与第一中间旋转轴的顶端相连接,所述第一中间旋转轴的顶端外部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且第一中间旋转轴的外部设置有第一粉碎辊,并且第一粉碎辊的右侧安装有第二粉碎辊,所述第二粉碎辊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中间旋转轴,且第二中间旋转轴外部通过第二皮带与第二滚动辊相连接,并且第二中间旋转轴的顶端与第二电机的顶端相连接,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右侧顶端设置在第一粉碎辊的上方,且第一粉碎辊和第二粉碎辊均设置在装置主体的右侧位置,并且第一粉碎辊和第二粉碎辊的下方位置设置在第二传送带的上方位置,所述第二传送带设置在2个第二滚动辊中间,且第二传送带的左侧顶端设置在出料口上方的偏右侧位置。
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上方开设的预留开口的中轴线与第一传送带的中轴线相互重合,且第一传送带的上方为网孔状结构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筱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筱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978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