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流控实验板及双面细胞培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98606.X | 申请日: | 201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09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吴炫烨;关一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新微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C12M1/12;C12M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刘星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嘉定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流控 实验 双面 细胞培养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流控实验板及双面细胞培养方法,该微流控实验板包括本体、至少一培养基注入孔、至少一培养室、至少一细胞培养杯、至少一废液排出孔、流道及密封膜,其中,培养基注入孔、培养室、废液排出孔均贯穿本体,细胞培养杯装设于培养室中,且所述细胞培养杯的底部开口通过半透膜封闭,流道连通培养基注入孔、培养室及废液排出孔,以将培养基输送至培养室,并将废液输送至废液排出孔排出,密封膜设置于本体背面,并覆盖培养基注入孔、流道、培养室及废液排出孔。本发明的微流控实验板将微流控的供液控制与细胞培养整合并标准化,解决了这一整合中所遇到的所有结构和加工问题,可实现多种细胞的共培养,并整合剪切力刺激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流控和生物医药领域,涉及一种微流控实验板及双面细胞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细胞培养广泛应用于医疗实时检测和高等院校的生物学以及药学的研究中。目前大多数细胞培养都局限于单一细胞的单层培养,然而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单层培养的单一细胞和细胞在动物组织的生物学表现并不相同。使细胞更为接近在动物体内的培养方式是多种细胞共培养,甚至构建多层细胞的三维结构。当前学术界将使用较为复杂的结构模拟器官微环境称之为器官芯片。而且学术界的器官芯片多是按照特定器官研究需要临时设计加工的,并不具备通用性和稳定性。实则,药物研发生产对这种多细胞共培养的工具是有实际需求的。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通用的细胞共培养工具,将微流控的供液控制与细胞培养整合并标准化,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流控实验板及双面细胞培养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标准化的多细胞共培养工具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微流控实验板,包括:
本体;
至少一培养基注入孔,贯穿所述本体的正面与背面;
至少一培养室,贯穿所述本体的正面与背面;
至少一细胞培养杯,装设于所述培养室中,所述细胞培养杯的顶部及底部均开口,且所述细胞培养杯的底部开口通过半透膜封闭;
至少一废液排出孔,贯穿所述本体的正面与背面;
流道,自所述本体背面开口,并往所述本体正面方向延伸,但未贯穿所述本体正面,所述流道连通所述培养基注入孔、所述培养室及所述废液排出孔,以将来自所述培养基注入孔的培养基输送至所述培养室,并将废液输送至所述废液排出孔排出;
密封膜,设置于所述本体背面,并覆盖所述培养基注入孔、所述流道、所述培养室及所述废液排出孔。
可选地,所述培养室的内壁与所述细胞培养杯的外壁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细胞培养杯的外壁设有密封圈固定槽,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密封圈固定槽中。
可选地,所述培养基注入孔的入口凸设于所述本体正面,所述废液排出孔的出口凸设于所述本体正面。
可选地,所述培养基注入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流道包括N级子流道,N为大于1的整数,其中,第一级流道至第N级流道依次连接,且第一级流道包括至少两个分支,后一级流道的分支数量大于前一级流道的分支数量,第一级流道的首端连接于所述培养基注入孔,第N级流道横穿所述培养室,且第N级流道的末端连接于所述废液排出孔。
可选地,第一级子流道的分支数量等于所述培养基注入孔的数量,且每一分支的首端分别与一个所述培养基注入孔连接;第N级流道的分支数量等于所述废液排出孔的数量,且每一分支的末端分别与一个所述废液排出孔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双面细胞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微流控实验板,分别在所述半透膜的两面接种细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新微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新微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986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流控实验板及双面细胞培养方法
- 下一篇:杂环类DNA-PK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