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防侧翻制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98882.6 | 申请日: | 201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564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驰;王俊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
主分类号: | B62D37/04 | 分类号: | B62D37/04;B60T1/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动板 转动臂 制动装置 防侧翻 导轨槽 连接板 侧翻 转动 车辆底盘 车辆行驶 后活动板 接触地面 人员安全 制动效果 可操作 牵引杆 紧急状态 侧方 车内 打滑 失控 伸出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防侧翻制动装置,包括安装在车辆底盘的一对导轨槽,之间为连接板,连接板上为转动臂;导轨槽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活动板,活动板与转动臂之间具有牵引杆,转动臂转动后活动板伸出车辆侧方。本发明的一种车辆防侧翻制动装置,在车辆行驶出现失控或打滑时,可操作使转动臂转动,推出两侧活动板,当车辆趋于侧翻时,活动板可接触地面,抑制侧翻发生,同时也给予车辆一定的制动效果,在紧急状态下,保证车内人员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安全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防侧翻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的普及率非常高,道路建设配套齐全,车辆的使用率也空前增加,虽然大大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以及社会发展速度,但随之而来的交通事故率也不断提高。
在所有交通事故中,致死率最高的类型为车辆侧翻,引起车辆侧翻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由于路面上的障碍物侧向撞击将其“绊倒”引起的绊倒侧翻,另一种是曲线运动时横向加速度过大引起的侧翻;前者出现几率较低,多为驾驶员的驾驶技术和意识有关,而后者出现几率较高,主要为以下几个因素,1.车辆受到外侧撞击,导致车辆打滑;2. 车辆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出现爆胎,导致车辆重心偏移;3.车辆腾空着陆后,车辆临时改变方向。
现有车辆防侧翻系统属于高端配置,因为其系统的电子数据采集要求较多、较高、制造成本也较高,且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所以车辆防侧翻系统并没有作为车辆保证安全性的必要配置,只应用于部分高端车辆,随着车辆事故的增多人们对车辆安全性的要求日益提高,车辆防侧翻系统将会被越来越多的车辆所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车辆发生侧翻时无法有效应对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车辆防侧翻制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辆防侧翻制动装置,包括安装在车辆底盘的一对导轨槽,两根导轨槽的槽口相对设置,两根导轨槽之间为连接板,连接板上为转动臂,转动臂初始状态为垂直于导轨槽,转动臂上部具有控制其转动90°的电机,该电机由线路连接至车载控制系统;导轨槽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活动板,活动板的两侧均嵌入对应导轨槽槽口内,所述活动板与转动臂之间具有牵引杆,两根牵引杆的一端分别铰接于转动臂一个端部,两根牵引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于对应活动板的边缘中心位置,转动臂转动后活动板伸出车辆侧方。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活动板的上部设有上翻转板,下部设有下翻转板,上翻转板和下翻转板分别与活动板外侧边缘铰接,铰接处均设有扭转弹簧,初始状态下上翻转板和下翻转板贴合于活动板,并收纳于导轨槽内,扭转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活动板伸出时,上翻转板和下翻转板滑出导轨槽;所述上翻转板和下翻转板的外侧边缘均设有卡在活动板外侧端部抑制上翻转板和下翻转板过度翻转的挡片。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上翻转板扭转弹簧的扭力小于下翻转板扭转弹簧的扭力,所述下翻转板的挡片上具有卡扣槽,所述上翻转板的挡片上具有卡扣。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活动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各设有至少一个弹簧槽,弹簧槽平行于导轨槽,弹簧槽的端部位于活动板外侧边缘,弹簧槽内置有拉簧,拉簧背离活动板外侧的一端具有卡块,上翻转板和下翻转板滑出导轨槽翻转后,卡块移动至上翻转板或下翻转板的板面内侧。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下翻转板的外端面内置若干内筒,内筒内设有滑动杆,滑动杆的一端位于内筒外,该端部还设有防滑片。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内筒内壁上分布有倒刺纹理,倒刺纹理向内筒外的方向倾斜,所述滑动杆上分布有倒刺,倒刺向内筒内的方向倾斜。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车辆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车辆防侧翻制动装置,车辆防侧翻制动装置为可拆卸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未经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988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