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远距离无感人脸虹膜一体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99413.6 | 申请日: | 201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90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张艳妮;王凯;黄路敏;陈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思源科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11416 北京律恒立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庞立岩;顾珊<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215634 江苏省苏州市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摄像头模组 虹膜 光学支架 人脸 虹膜信息 容置空间 采集 远距离识别 光照环境 虹膜采集 虹膜镜头 虹膜识别 模组安装 模组支架 上下分布 中心垂直 宽动态 前盖板 一体机 远距离 重合 侧壳 后壳 模组 身高 人群 应用 保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远距离无感人脸虹膜一体机,包括前盖板、结构侧壳和结构后壳形成的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内安装一光学支架,第二虹膜摄像头模组均通过虹膜镜头模组支架安装在光学支架的虹膜模组安装孔内,第一虹膜摄像头模组安装在光学支架底部,人脸摄像头模组安装在光学支架顶部并与第一虹膜摄像头模组和第二虹膜摄像头模组上下分布且保证中心垂直重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无感采集90%人群(身高范围为150cm~185cm)虹膜信息,进行高精度的虹膜采集/识别,促进虹膜识别多方位、多场合的应用;可实现虹膜信息的远距离识别,友好性好;人脸摄像头模组采用宽动态模组,动态范围大于105db,解决光照环境过亮或者过暗情况下,人脸难识别难采集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虹膜采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远距离无感人脸虹膜一体机。
背景技术
人脸识别是目前主流的一种识别方式。其主要采集面部信息(核心为五官信息)进行比对识别。但随着是识别对象面容的改变、识别有血缘关系、甚至双胞胎这种面部特征相似的情形,识别人群范围广泛的情况,均普遍存在识别率低和误识别的风险。
虹膜识别是一种更为精确、稳定,适用性较高的识别方法。其主要是通过对不同人群的虹膜纹理进行识别。因人眼虹膜具有独特性,唯一性、稳定性等特点,即使基因相近的双胞胎也存在虹膜纹理差异,因此识别准确性很高。传统的虹膜识别设备有两种摄像头形态。一种为固定定焦镜头模组,由于不同人群身高差异,采集者被迫弯腰和踮脚去配合设备,友好性低。另外一种是采用转动镜头模组。在虹膜识别中,转动镜头模组系统需要转动成像器件,设备需具有一定的联动装置或配备云台,设备的复杂性增大。同时转动成像镜头模组的瞬间如果采集虹膜信息必然带来一定运动模糊,出现误识别或者难识别的情况。此外,虹膜识别最大的技术难点在于高质量虹膜图像的获取。由于虹膜本身尺寸很小,虹膜识别要求分辨率高,即使使用最好的光学组件,虹膜模组也只能拍摄到人脸大小的图像,且成像景深短(常规在5cm左右),因此虹膜图像获取不方便,在距离大于50cm或者更远的距离,很难精确定位用户正确位置,确保高质量的虹膜图像。本发明在传统虹膜识别设备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远距离无感虹膜人脸一体机。在距离50-80cm的范围内,可精准定位人员虹膜位置和人脸位置,获得高质量的虹膜像素值。同时,虹膜识别模块采用隐藏式设计,从外形上保证与常规的人脸识别设备无差异化设计,减少设备外观的复杂性,实现简洁化设计。采用两种生物识别方式的结合,减小了生物识别的难度的同时,推动多种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虹膜生物识别的发展,未来虹膜识别将可能实现类似人脸识别的方便,减少用户的主观配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远距离无感人脸虹膜一体机,实现虹膜信息的远距离识别,采用多模组多角度设计,实现无感采集90%人群(身高范围为150cm~185cm)虹膜信息,增加装置的适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远距离无感人脸虹膜一体机,包括前盖板、结构侧壳和结构后壳,以及所述前盖板、所述结构侧壳和所述结构后壳形成的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安装一光学支架,第二虹膜摄像头模组均通过虹膜镜头模组支架安装在所述光学支架的虹膜模组安装孔内,第一虹膜摄像头模组安装在所述光学支架底部,人脸摄像头模组安装在所述光学支架顶部并与所述第一虹膜摄像头模组和所述第二虹膜摄像头模组上下分布且保证中心垂直重合。
优选的,为了增加装置的适用性,所述前盖板为钢化玻璃材质。
优选的,为了增加装置的实用性,所述光学支架两侧通过螺丝安装有红外光源角度架,两个所述红外光源角度架上均通过螺丝紧固有红外补光灯板。
优选地,为了增加装置的使用性,所述红外光源角度架与所述光学支架呈垂直分布,所述红外补光灯板与所述红外光源角度架呈水平分布。
优选的,为了增加装置的使用性,所述红外补光灯板为铝制基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思源科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思源科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994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