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BDMS自动化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99665.9 | 申请日: | 201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549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刘波;郜春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马瑞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bdms 自动化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BDMS自动化测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获取测试报文,在所述测试报文的输入参数中写入BDMS测试用例编码值,并发送携带有输入信息的测试报文至第二终端;所述输入信息包含所述输入参数和所述BDMS测试用例编码值;所述第二终端确定与所述输入参数相对应的显示元素,根据所述显示元素中的显示信息与所述BDMS测试用例编码值的匹配结果,生成测试结果,并将所述测试结果写入与所述显示元素相对应的输出参数;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携带有输出信息的测试报文,以实现BDMS测试用例的测试;所述输出信息包含所述输出参数和所述测试结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BDMS自动化测试方法,能够高效、准确地进行BDMS自动化测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BDMS自动化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按照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简称“CBTC”)室内工程测试用例中的、基于大数据的运营维护综合调度指挥平台(Basic DataManagement System,简称“BDMS”)测试规范,要求:
(1)BDMS包括轨旁电子单元(Line Electronic Unit,简称“LEU”)、计算机联锁(Computer of Interlock,简称“CI”)、车载控制器(Vehicle On-board Controller,简称“VOBC”)、区域控制器(Zone Controller,简称“ZC”)、数据存储单元(Data Storage Unit,简称“DSU”)、AXLE(计轴系统)、数据通信系统(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简称“DCS”)等子系统的所有数据项和功能项需要全部测试无缺陷后才能用于现场。
(2)BDMS测试需在工程规定的时间节点内测试完成。
(3)传统人工测试的方法,以BDMS中的ZC子系统为例,在人工测试时,要将第1条用例(例如输入参数为A系1机状态)编码值改为故障码位值0xff,然后操作发报机软件,图1为现有技术操作发报机软件界面,如图1所示,最后通过人眼检查BDMS界面的内容,从而确定测试结果。接着将第1条用例编码值改为0xaa,再次操作发报机软件,最后通过人眼再检查BDMS界面的内容,再确定测试结果,以此类推,依次执行所有的测试用例的测试。
但是,随着地铁工程线逐渐增多,人工手动测试BDMS数据和功能的方法耗时费力,需要占用大量人力资源和空间资源,效率低。又因为BDMS数据量极大,人工测试时,有时为了节省时间不进行逐个用例测试,造成测试结果存在错误的风险,准确率不高。例如,人工测试完成所有ZC子系统用例需要50个工作时,准确率70%左右。另外测试人员每天处于重复的工作中,心里上容易产生厌烦感,不利于测试人员能力的提高。
因此,如何避免上述缺陷,能够高效、准确地进行BDMS自动化测试,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BDMS自动化测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获取测试报文,在所述测试报文的输入参数中写入BDMS测试用例编码值,并发送携带有输入信息的测试报文至第二终端;所述输入信息包含所述输入参数和所述BDMS测试用例编码值;
所述第二终端确定与所述输入参数相对应的显示元素,根据所述显示元素中的显示信息与所述BDMS测试用例编码值的匹配结果,生成测试结果,并将所述测试结果写入与所述显示元素相对应的输出参数;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携带有输出信息的测试报文,以实现BDMS测试用例的测试;所述输出信息包含所述输出参数和所述测试结果。
其中,所述显示元素包括文字或图像;相应的,所述根据所述显示元素中的显示信息与所述BDMS测试用例编码值的匹配结果,生成测试结果,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996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