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01103.3 | 申请日: | 201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047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刘灵芝;杨柳青;汤峰;相象文;黄智勇;徐小东;张翼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07B13/07 | 分类号: | B07B13/07;B08B3/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杨柳 |
地址: | 23005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 汽车 电池 回收 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电池回收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处理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分类筒,分类筒内壁固定有螺旋形的轨道,轨道包括依次设置的多个弯曲单元,每个弯曲单元的下端面与分类筒内壁相抵、上端面远离分类筒设置,使得轨道与分类筒侧壁之间形成V形的滑动空间,分类筒侧壁间隔设有多个条形孔,条形孔沿螺旋形轨道分布并位于螺旋形轨道上方,且从上至下,条形孔的高依次增大。本技术方案中的电池回收处理装置可以自动对蓄电池进行分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回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目前常见的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为蓄电池。由于圆柱形蓄电池具有:1.生产工艺成熟、PACK成本较低、电池产品良率以及电池组的一致性较高,2.散热面积大,其散热性能优于方型电池,3.圆柱形便于多种形态组合,适用于电动车空间设计的充分布局等优点,圆柱形蓄电池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新能源汽车中。
目前新能源汽车使用的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一般为6年左右,而为了给汽车提供较大的动力,新能源汽车中的蓄电池数量较多,故蓄电池报废后会对环境造成较大危害,需要对蓄电池进行回收。而不同的蓄电池的大小不同,在进行统一处理前需要将不同的蓄电池按照大小进行分类。传统的分类方法是采用人工进行分类,但是一方面需要分类的蓄电池数量多,人工分类的效率低;另一方面,报废的蓄电池经过长时间使用以及运输后,表面粘附有油污和其它污渍,人工进行分类时这些污渍会粘附在工人手部或者衣物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对蓄电池进行分类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处理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处理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分类筒,分类筒内壁固定有螺旋形的轨道,轨道包括依次设置的多个弯曲单元,每个弯曲单元的下端面与分类筒内壁相抵、上端面远离分类筒设置,使得轨道与分类筒侧壁之间形成V形的滑动空间,分类筒侧壁间隔设有多个条形孔,条形孔沿螺旋形轨道分布并位于螺旋形轨道上方,且从上至下,条形孔的高依次增大。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1、轨道呈螺旋形,落在轨道上的蓄电池沿着轨道向下滑动,而轨道倾斜设置,轨道上的蓄电池与分类筒侧壁相贴,蓄电池最后呈长度方向沿着轨道长度方向的姿势向下滑动,当蓄电池经过条形孔时,直径较小的蓄电池不再受到条形孔侧壁的阻挡而可以自动从条形孔中落出。由于从上至下,条形孔的高逐渐增大,对蓄电池的阻挡作用逐渐减小,从而可以容许不同直径的蓄电池通过,实现蓄电池的自动分类,无需人工分类,分类效率更高,且蓄电池上的污渍不会粘附在工人手部和衣物上。
2、轨道呈螺旋形,蓄电池在沿轨道下滑过程中不会受到尖锐物品的撞击,从而避免蓄电池外壳破裂,蓄电池内的污染物质泄露污染环境。
3、本技术方案中的分离装置竖向设置,结构更为紧凑,不会占用过大面积的厂房,提高厂房的空间利用率。
进一步,条形孔的外侧均设有挡板,所述挡板滑动设于分类筒的外壁上。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进行分类前,可以根据待分类蓄电池调整条形孔的高,方便调整条形孔允许通过的蓄电池的大小,如待分类的蓄电池均尺寸较小,此时可以将最上方的挡板向下滑动,减小最上方的条形孔的高,该条形孔只能允许尺寸最小的蓄电池通过,而对尺寸稍大的蓄电池进行阻挡,从而进一步提高分类效果。
进一步,分类筒外壁上竖向设有显示挡板底边与条形孔底边距离的刻度标尺。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刻度标尺可以快速确定调整后的条形孔允许通过的蓄电池的大小,不需要另外单独测量,加快调节效率。
进一步,相邻条形孔朝向之间的夹角大于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011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