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渗砂岩储层长井段转向分流酸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01577.8 | 申请日: | 201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90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山金城;刘平礼;贾云林;张延旭;郑举;杜娟;李虎;赵立强;代向辉;刘长龙;刘义刚;孟祥海;邹剑;兰夕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3/22 | 分类号: | E21B43/22;E21B37/06;E21B21/00;C09K8/514;C09K8/52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1000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砂岩 储层长井段 转向 分流 酸化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渗砂岩储层长井段转向分流酸化方法,包括:1)用洗井液A剂从油套环空进行循环清洗;2)用清水顶替排空井筒中的洗井液;3)向地层中注入调剖剂B剂,B剂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0.5‑5%多糖+0.1‑2%调节剂+0.05‑0.2缓蚀剂+0.5‑2%粘土稳定剂,其余为水;4)向地层注入相变堵剂C剂,C剂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20‑50%固相形成剂+1‑5%表面活性剂+0‑30%调节剂+0.5‑2%粘土稳定剂+0‑2%缓蚀剂,其余为水;5)向地层注入解堵剂D剂,D剂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无机解堵剂5‑30%+助渗剂5‑20%+体系稳定剂1‑2%,其余为水;6)向井筒注入顶替液E剂;7)关井30‑120min后,开井排液。本发明可以提高酸液在储层均匀布酸效果,实现长井段、高渗非均质储层的基质酸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开发领域基质酸化过程中提高高渗非均质砂岩储层笼统酸化效果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渗砂岩储层长井段转向分流酸化方法。
背景技术
油气储层的均质性是相对的,而非均质性是绝对的。由于储层的非均质,如果采用常规酸化工艺对储层进行酸化改造时,酸液会在高渗层大孔道及裂缝中形成“指进”现象,无法使低渗层段及小孔道得到有效改造。为了提高酸化效果,应用最普遍的措施就是在施工程序中引入暂堵转向方法。
针对砂岩储层现有常规酸化转向分流技术主要有三种:一是采用封隔器工具对层间或者射孔段间距较大的井进行选择性分流酸化,使大部分存在纵向非均质性的储层得到有效改善,但同时存在很大局限,一方面常规酸化过程中由于地层非均质性较强容易引起酸液在高渗层大孔道及裂缝中“指进”,难以实现层内、缝内转向,另一方面对于层间或射孔段间距离较小的井无法采用工具封隔酸化,第三方面起下封隔器工艺繁琐施工成本高。二是采用颗粒型暂堵分流剂进行分流酸化,主要包括苯甲酸钠和酚醛树脂,但这两类化学物质也存在局限,在施工过程中,固相颗粒一进入井筒就会在井壁形成固相饼装而不能进入高渗孔达到理想的暂堵分流效果,同时固相颗粒在注入以及返排过程中容易引起设备及电潜泵的损伤。三是采用增粘型转向分流剂进行分流酸化,主要包括聚合物增粘剂和粘弹性表面活性剂。这两类化学物质主要用于碳酸盐岩储层酸化压裂以达到减少滤失的目的,如果用于砂岩储层有其自身的不足之处,如:聚合物残留严重,在酸化过程中粘弹性表面活性剂成胶条件苛刻以及破胶难,同时表面活性剂是小分子,因此一定强度的成胶需要高浓度的加量,最终导致高成本以及难返排。
为了解决油田现有针对非均质砂岩储层所采用的分流酸化技术不足,改善长井段高渗非均质砂岩储层酸化效果差的问题,研究适用于高渗非均质砂岩储层酸化施工的酸化新技术,已是当务之急。为了更方便、有效地实现长井段高渗非均质砂岩储层暂堵转向酸化技术,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转向分流酸化方法,该方法向地层注入容易,且不会对地层造成残留伤害,是一种清洁的、环保的体积暂堵转向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渗砂岩储层长井段转向分流酸化方法,该方法原理可靠,操作简便,可以提高酸液在储层均匀布酸效果、对高渗实现有效体积封堵以及施工后自动解除,实现长井段、高渗非均质储层的基质酸化,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
为达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渗砂岩储层长井段转向分流酸化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清洗井筒,用洗井液A剂从油套环空进行循环清洗,A剂用量为0.3-1倍油套环空体积,所述洗井液A剂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3-8%HCl+0.1-0.5%缓蚀剂,其余为水;
2)用清水顶替排空步骤1)留在井筒中的洗井液;
3)向地层中注入调剖剂B剂,B剂用量为设计解堵半径用量体积的1-3倍,所述调剖剂B剂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0.5-5%多糖+0.1-2%调节剂+0.05-0.2缓蚀剂+0.5-2%粘土稳定剂,其余为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西南石油大学,未经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015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