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恶臭假单胞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01723.7 | 申请日: | 201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733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曹张军;周骏驰;宋枭枭;徐盼;雷晓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2F3/34;C12R1/40;C02F101/32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3 | 代理人: | 黄志达;魏峯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恶臭 假单胞菌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恶臭假单胞菌及其应用,该菌株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5092‑1,保藏号为CGMCC NO.17704,其16S rR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应用于降解处理轻油污染。该菌株发酵降解轻油,反应条件温和,需要成本低,对环境友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及其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恶臭假单胞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石油及其产品在开采、炼制、贮运和使用过程中进入海洋环境会造成严重污染;其中溢油污染危害最大,石油泄漏被称为海洋污染的超级杀手。石油污染物与常规污染物有所不同,一旦污染水域或食物链,进入人体后不易遭到破坏,并且仍保持它的持久性、累积性、迁移性和高毒性时,必然危及机体,表现出致癌性、致变性和致畸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对溢油污染进行治理,改善、恢复污染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除了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海上溢油事故发生,还要不遗余力地探索海上溢油的治理措施,用人类的智慧保护大自然。[1-3]
目前,世界上对油污染的处理方法主要有3种:一是物理法,二是化学法,三是利用生物技术处理。因为物理法和化学法都存在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缺点,如采用物理法很难去除海水表面的油膜和溶解油、采用化学法很可能造成二次污染,所以有关生物法的研究逐渐备受关注。所谓生物法就是通过微生物用油类作为其新陈代谢的营养物质,从而达到去除溢油污染。这类方法的优点是高效、经济、安全、无二次污染,特别是在已经渗透到海水中的溶解油或机械装置无法清除的薄油层的情况下,更是显现出其优越性。[4-6]
与此同时,轻油污染的问题仍缺少高效环境友好的解决方法。微生物的生长周期一般为1-3天,反应条件温和,需要成本低,对环境友好,利用微生物可以很好地解决轻油污染问题问题。
李平等以石化厂附近长期被石油污染的土壤微生物为菌源,煤油作为唯一碳源,经过驯化筛选、分离出对煤油降解效果较好的菌种,经检验降解煤油效率为42.6%。[7]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恶臭假单胞菌及其应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轻油污染问题不能高效和环境友好解决的缺陷。
本发明提供一种恶臭假单胞菌,所述恶臭假单胞菌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putida)5092-1,保藏号为CGMCC No.17704,其16S rR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所述恶臭假单胞菌的特征如下:
恶臭假单胞菌单个、成双、四联排列或呈立体包裹状不规则;菌体直径为1.0~2.0μm,菌落呈白色,圆形,突起,湿润,闪光,全缘,革兰氏染色呈阴性。
本发明的产生物黄色素的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5092-1已于2019年05月05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号为CGMCC No.17704。
本发明根据BLAST聚类分析及形态学鉴定结果,确定该菌株为恶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putida)5092-1,经试验证明可降解轻油。
本发明测定菌株的16S rRNA部分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恶臭假单胞菌在降解处理轻油污染中的应用。
所述降解处理轻油污染的方法包括:
将恶臭假单胞菌接种于pH为7.0-7.4的轻油液体培养基,30℃-35℃,160-180rpm培养120-168h,将菌液萃取(例如用30-50ml二氯甲烷萃取),待萃取溶剂挥发后称量剩余轻油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东华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017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