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敲除LPS合成基因簇高效合成PHB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03169.6 | 申请日: | 201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733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元;王建莉;马文渐;王雨舟;王雨倩;李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1 | 分类号: | C12N1/21;C12P7/62;C12R1/19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lps 合成 基因 高效 phb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敲除LPS合成基因簇高效合成PHB的方法,属于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领域。本发明在大肠杆菌中敲除敲除大肠杆菌基因组上核心糖基因簇的14个基因得到突变菌WJW01,继续敲除大肠杆菌基因组上O‑抗原基因簇的11个基因得到突变菌WJW02,随后将PHB合成的三个基因分别转化到精简菌株WJW01和WJW02中,得到的重组菌WJW01/pBHR68和WJW02/pBHR68分别可以合成PHB高达细胞干重的80.6%和82.0%,是野生型对照菌W3110/pBHR68(1.5%)的53.7和54.7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敲除LPS合成基因簇高效合成PHB的方法,属于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聚羟基脂肪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s,PHA)是一类由微生物合成的可再生可降解且具有多元材料学性能的高分子聚合物,在医学、材料和环保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聚羟基脂肪酸酯广泛存在于微生物细胞内,主要作为碳源及能量的贮存载体。生长环境C:N比例越高,越有利于PHA的合成。PHA在胞内以疏水性颗粒的形式存在,在特定条件下其含量可以超过细胞干重的90%。PHA根据单体种类、聚合方式的不同,具有从坚硬质脆的硬塑料到柔软的弹性体等一系列多样性的材料学特性。由于PHA可由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合成,进入自然界后可以被细菌等生物完全降解,替代常规石油基塑料可以缓解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从而引起世界各国科学界和工业界的广泛重视。
聚3-羟基丁酸酯(PHB)是PHA中的一种,大肠杆菌常用于PHB的工业生产。PHB是一种胞内产物,PHB颗粒是胞内的碳源储存物质,以不溶性微球状颗粒状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PHB合成受到很多调控,如C:N比例,当碳过剩、氮缺乏时,PHB更易合成,当胞内其他C源代谢旺盛时,或者氨基酸转运酶活低时,PHB合成会受到影响。大肠杆菌合成PHB的关键在于平衡产物和细胞生长,既要使得细胞生长好,又要增强其合成途径的代谢流,并通过控制产物形成途径的表达水平来提高产量。而原始大肠杆菌菌株合成PHB的产量一般为细胞干重的0~50%,现有报道中主要通过优化发酵条件、优化代谢途径、提高胞内辅酶浓度和优化表达质粒等手段来改善PHB的合成。但是这些方法使得PHB产量的提高仍然无法满足工业上生产的需求。因此,提供一种新的提高PHB合成的方法,对于进一步提高PHB的合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在大肠杆菌中敲除敲除大肠杆菌基因组上核心糖基因簇的14个基因得到突变菌WJW01,继续敲除大肠杆菌基因组上O-抗原基因簇的11个基因得到突变菌WJW02,随后将PHB合成的三个基因分别转化到精简菌株WJW01和WJW02中,得到的重组菌WJW01/pBHR68和WJW02/pBHR68分别可以合成PHB高达细胞干重的80.6%和82.0%,是野生型对照菌W3110/pBHR68(1.5%)的53.7和54.7倍。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聚3-羟基丁酸酯(PHB)的重组菌,所述重组菌是敲除大肠杆菌基因组上核心糖基因簇,并将β-酮基硫解酶、乙酰辅酶A还原酶和PHB合成酶的编码基因转化到菌株中得到;所述核心糖基因簇为gmhD-waaQ。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大肠杆菌为大肠杆菌W311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核心糖基因簇含有14个基因,分别为waaQ,waaG,waaP,waaS,waaB,waaO,waaR,waaY,waaZ,waaU,waaL,waaC,waaF,gmdD,其序列的NCBI登录号依次为“BAE77660.1”,“BAE77661.1”,“BAE77662.1”,“BAE77663.1”,“BAE77664.1”,“BAE77665.1”,“BAE77666.1”,“BAE77667.1”,“BAE77668.1”,“BAE77669.1”,“BAE77670.1”,“BAE77671.1”,“BAE77672.1”,“BAE7767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031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