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定位RFID标签的方法、系统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05159.6 | 申请日: | 2019-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81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帕维尔·尼基丁;瑞尼·马丁内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手持产品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 |
代理公司: | 72001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蒋骏;陈岚 |
地址: | 美国南卡***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向散射信号 相位角 询问信号 无线电收发器 发送 主控制单元 距离选择 设备响应 最终距离 响应 | ||
本发明题为“用于定位RFID标签的方法、系统和装置”。本文提供了一种用于确定RFID标签距离的RFID读取器系统和方法。所述RFID读取器响应于第一RF询问信号的发送接收来自RFID标签的第一反向散射信号,并所述确定第一反向散射信号的第一相位角。无线电收发器设备响应于第二RF询问信号的发送接收第二反向散射信号,并确定所述第二反向散射信号的第二相位角。主控制单元基于所述第一相位角和所述第二相位角确定所述RFID读取器与所述RFID标签之间的多个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并且相对于所确定的第二距离选择所述多个第一距离中的一者作为最终距离。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整体涉及射频识别(RFID)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定位RFID标签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背景技术
RFID(射频识别)是可用于获取、存储和管理与附接到RFID标签的对象相关的所有必要信息的射频技术。RFID系统广泛用于多种应用领域,诸如身份管理、访问管理、项目跟踪等。
申请人已经识别出许多与常规RFID系统相关的缺陷和问题。通过所付努力、智慧和创新,包括在本公开的实施方案中的开发解决方案已经解决了许多这些识别的问题,本文详细描述了这些解决方案的许多示例。
发明内容
本文公开了一种用于定位RFID标签的系统和方法。RFID读取器系统包括RFID读取器、无线电收发器设备和主控制单元。RFID读取器可被配置为响应于第一RF询问信号的发送,接收来自RFID标签的第一反向散射信号。RFID读取器还可被配置为确定所接收的第一反向散射信号的第一相位角。无线电收发器设备可被配置为响应于第二RF询问信号的发送,接收来自RFID标签第二反向散射信号。此外,该收发器设备可被配置为确定所接收的第二反向散射信号的第二相位角。主控制单元耦合到RFID读取器和无线电收发器设备,该主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由RFID读取器确定的第一相位角来确定RFID读取器和RFID标签之间的多个第一距离。主控制单元还可被配置为基于由无线电收发器确定的第二相位角来确定RFID读取器和RFID标签之间的第二距离。主控制单元可被配置为基于所确定的第二距离,选择所述多个第一距离中的一者作为RFID读取器和RFID标签之间的最终距离。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选择的第一距离最接近所确定的第二距离。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FID读取器可在高频带下操作,并且无线电收发器设备可在低频带下操作。因此,第一RF询问信号的第一波长短于第二RF询问信号的第二波长。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RF询问信号的发送可与第一RF询问信号的发送同时进行。在一个另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二RF询问信号和第一RF询问信号可以时间交替方式发送。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反向散射信号和第二反向散射信号可由RFID标签同时发送。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反向散射信号和第二反向散射信号可基于时间间隔发送。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RF询问信号和/或第二RF询问信号被配置为使RFID标签通电,其中通电的RFID标签用于通过RFID标签中的馈电端子为第一天线结构和第二天线结构供电。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FID标签的标签天线可被调谐为可在不同的频带下操作。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RFID标签的标签天线可包括不同的子天线,每个子天线被配置用于对应的频带。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来自多个RFID标签的RFID标签可包括标签天线。标签天线还可包括可在第一频带中操作的第一天线结构,该第一天线结构被配置为基于所接收的第一RF询问信号生成第一反向散射信号。另外,可在第二频带中操作的第二天线结构可被配置为基于所接收的第二RF询问信号生成第二反向散射信号。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天线结构可电磁耦合到第二天线结构。第一天线结构可被配置为反向散射高频带信号,第二天线结构可被配置为反向散射低频带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FID标签的标签天线包括不同的子天线,每个子天线被配置用于对应的频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手持产品公司,未经手持产品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051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