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盐梯度太阳池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05374.6 | 申请日: | 2019-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980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楠;刘佳伟;王庆;张财红;叶荣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S10/13 | 分类号: | F24S10/13;F24S60/30;C01D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刘阳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梯度 阳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盐梯度太阳池,在下对流层与非对流层间增加一层二氧化碳层,主要利用温室效应来提高太阳池储热效率的太阳池,该太阳池由上对流层、非对流层、二氧化碳层和下对流层组组成,介质为二氧化碳;所述二氧化碳层由上下两块透光玻璃、进口绝热材料片、出口绝热材料片组成,两块绝热板上分别开有二氧化碳进口和出口,进口绝热材料片、出口绝热材料片均可打开,且该层尺寸符合太阳池整体尺寸;当不工作时,二氧化碳换为绝热材料,进一步减少太阳池内部热量耗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领域太阳池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盐梯度太阳池,增加了二氧化碳层,利用温室效应达到对下对流层升温、保温目的的太阳池。
背景技术
盐梯度太阳池是一种吸收太阳能并将之储存,再后续加以转化利用的新型技术,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如今,太阳池的能量耗散主要为:内部耗散与外部耗散,这会导致太阳池的储热性能大大降低;并且太阳光从太阳池上对流层到下对流层,被下对流层储存起来的只有一部分能量,为了提高太阳池对太阳光能量吸收能力、减少太阳池已储存能量耗散,国内外都进行了大量研究。
传统的太阳池有:采用氯化钠、氯化镁等盐溶液储热,又保持近似恒温状态。利用水和盐相变材料来提高太阳池蓄热能力的潜热太阳池;采用双层聚酯薄膜蜂窝结构的太阳池顶盖来减小散热的蜂窝太阳池;在太阳池上对流层表面安置漂浮式太阳能集热器的淡水漂浮式太阳池等。
现有的太阳池,主要通过添加储热物质提高下对流层储热能力,而由于上对流层对太阳光的反射,部分太阳光能量不能到达下对流层。同时对于在太阳池顶部设置薄膜顶盖来减少散热,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对于太阳池的透光性有一定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盐梯度太阳池,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使得太阳池下对流层升温并保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根据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盐梯度太阳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对流层(6)、非对流层(5)、上对流层(4)以及二氧化碳层(7),所述上对流层(4)、所述非对流层(5)以及所述下对流层(6)依次从上到下设置,所述二氧化碳层(7)处于下对流层(6)与非对流层(5)之间,所述二氧化碳层(7)由位于非对流层(5)底面的上透光玻璃片、位于下对流层(6)顶面的下透光玻璃片、位于该二氧化碳层左边的进口绝热材料片(11)、位于该二氧化碳层右边的出口绝热材料片(10)以及位于进口绝热材料片(11)上的二氧化碳进口(8)、位于出口绝热材料片(10)上的二氧化碳出口(9)组成,所述进口绝热材料片(10)和所述出口绝热材料片(11)位于两侧对称设置,介质为二氧化碳,所述二氧化碳层(7)中的上透光玻璃片、下透光玻璃片面积分别与非对流层(5)底面面积、下对流层(6)的顶面面积相同,进口绝热材料片(11)以及出口绝热材料片(10)分别与太阳池左右两边处于同一平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太阳池工作时,通过二氧化碳进口(8)充入二氧化碳,关闭二氧化碳进口(8),太阳光的短波透过二氧化碳到达下对流层(6)被储存,而下对流层向上辐射的长波会被二氧化碳反射,形成温室效应;太阳池不工作时,通过二氧化碳出口(9)将二氧化碳抽出,打开进口绝热材料片(11)和出口绝热材料片(10),放入绝热材料将下对流层(6)与外界隔绝,达到保温效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温室效应能够提高下对流层温度,减少太阳池内部热量散失,同时,使用介质为二氧化碳,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二氧化碳的应用途径;且结构简单,原料廉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053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