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隧道Lidar点云的二衬厚度数字预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05664.0 | 申请日: | 2019-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76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贾海龙;邓川;安炯;张同刚;郭卫社;阚余辉;董子龙;李建高;黄海山;王百泉;宋孝贺;李毛;郭瑞;张文新;蒋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隧道集团三处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0;G01B21/08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王沙沙 |
地址: | 471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隧道 lidar 厚度 数字 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隧道Lidar点云的二衬厚度数字预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隧道二衬断面标准参数模型;步骤2:在参数模型中分别计算出每个设计要素端点的方向角;步骤3:获取指定里程处的隧道初支断面点集;步骤4:将隧道初支断面点集和参数模型在坐标系中对齐;步骤5:将隧道初支断面点集中的每个点在参数模型中分别计算对应于每个要素的方向角;判断其是否对应;步骤6:对隧道初支断面点集进行采样,在采样过程中插入三个特征点;步骤7:判断偏差是否在设定的阈值范围内,确定二衬定位位置;本发明可对不同断面类型的隧道进行分析,定位准确性高、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二衬厚度数字预分析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隧道Lidar点云的二衬厚度数字预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据铁路系统相关部分统计,我国2013年底运营铁路隧道有11074座,总长8938.78km;2014年在建的铁路隧道有4206座,长度7795.15km;已规划有4600余座铁路隧道,总长10600km,二次衬砌保证了隧道在运营使用中的永久稳定。因而在隧道建设过程中,二次衬砌施工质量的好与坏已成为隧道质量的决定性因素,而隧道二衬施工病害较多,其中二衬厚度不足病害较为常见且危害大,隧道二衬厚度不足将显著改变其结构受力状态,特别是在隧道开通后随着列车高速通过,产生较大的瞬间气压将增大二衬结构受拉破坏的可能性,进而影响到铁路营运安全。因此在二衬作业前必须采取有效检测方法预先检测各部位的二衬厚度。现有的对二衬厚度预检方法是台车定位后人工用尺子进行测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检测速度慢,且当台车定位后亦不便于多个方位的调整,给隧道快速施工带来一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针对不同断面类型,隧道施工效率高,安全性高的基于隧道Lidar点云的二衬厚度数字预分析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隧道Lidar点云的二衬厚度数字预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坐标系QLZ,在坐标系中建立隧道二衬断面标准参数模型;
步骤2:在隧道二衬断面标准参数模型中,以原点到Z轴负方向为起始方向,顺时针递增,分别计算出每个设计要素端点的方向角;
步骤3:根据隧道线路中线上指定的里程lk和该里程处的切线方向获取该里程处的隧道初支断面点集;
步骤4:将隧道初支断面点集和隧道二衬断面标准参数模型在坐标系QLZ中对齐;
步骤5:将隧道初支断面点集中的每个点在参数模型中分别计算对应于每个要素的方向角;若在步骤2计算得到的方向角阈值范围内,则该点与隧道二衬断面标准参数模型中的设计要素对应,并计算其偏差;否则不对应,遍历隧道初支断面点集;
步骤6:按照设定的采样距离或者角度对步骤5中获取的隧道初支断面点集进行采样,在采样过程中插入三个特征点,分别是z坐标值最大的点、q坐标值最小和最大值的点,并计算各自的偏差;
步骤7:判断步骤6采样后初支断面点的偏差是否在设定的阈值范围内,若是则该里程处隧道二衬断面标准参数模型在坐标系QLZ中的位置即为二衬定位位置;若否则调整隧道二衬断面标准参数模型位置后,重复步骤3~5,直到偏差满足设定阈值,此时调整后的隧道二衬断面标准参数模型位置即为二衬定位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的隧道二衬断面标准参数模型为:
式中:i为设计断面参数要素编号,Pi为第i个参数要素模型,Q和Z为坐标系的坐标轴,a、b和R为圆弧要素参数,A、B和C均为直线要素参数,δiS为第i个要素的开始方向角,δiE为第i个要素的终止方向角,n为设计断面中参数要素数。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坐标调整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隧道集团三处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未经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隧道集团三处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056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