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多浮标水声网络的洪泛路由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07653.6 | 申请日: | 2019-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06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朱小辉;张宏滔;熊省军;杜鹏宇;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B13/02 | 分类号: | H04B13/02;H04L12/721;H04L12/733;H04L12/741;H04L12/751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陈继亮 |
地址: | 311499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浮标 网络 路由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多浮标水声网络的洪泛路由设计方法,主要包括FLOOD帧中包含的源地址、目的地址、帧序地址、数据长度、最大跳数、转发节点号等字段,另通过设计对应的判决机制,使数据向指定目的节点转发,减少数据的洪泛,提升源节点至目的节点的数据传输能力。本发明采用指定路径长度的洪泛路由协议,长度可以依据网络拓扑改变,限定数据生存周期;采用洪泛路由与固定路由相结合,中继节点在转发前查询本地是否有去往目的节点的固定路由,并依据固定路由的跳数来判断是否参与转发洪泛数据;在FLOOD帧中装载转发节点号,可以方便目的节点与中间节点实时统计网络路径通信情况;可以提高水声网络数据传输的吞吐量与减少丢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声网络和路由设计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多浮标水声网络的洪泛路由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水下定位导航通信网络系统,可固定布放或快速部署到某一海区,形成一定规模的水下网络通信与定位导航能力,为区域内水下有人/无人、固定/移动多类水面水下作业平台提供通信与定位导航服务,相较于传统的水声网络,此种网络通常为多浮标网络,因为水下定位导航主要利用长基线定位原理,利用该原理解算水下移动节点位置时,对于时间同步系统,至少需要3个应答基站参与;对于时间异步系统,至少需要4个应答基站参与,且需满足应答基站不在一条直线上。对于应答基站,需要实时获取当前位置与时间信息,考虑到水下潜标的时钟漂移与位置漂移,应答基站通常采用浮标组成,浮标配置GPS或北斗,实时获取当前位置与信息。所以,水下定位导航通信网络通常由多浮标组成,且水下节点通常位于可以与多个浮标通信范围之内。
传统水声网络通常采由固定路由进行数据传输,数据按指定路由进行转发,直至到达目的节点,此类协议,在某一节点受损或通信受阻时,会大大降低数据的传输性能,增加传输延时,降低数据传输速率或丢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适用于多浮标水声网络的洪泛路由设计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适用于多浮标水声网络的洪泛路由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源节点生成发送FLOOD+DATA帧:源节点设置FLOOD帧的源地址为本节点号,设置目的地址为数据需要发往的目的节点号,填入本地发送序列号n,然后更新本地发送序列号为n+1,数据长度填入需要发送的DATA帧数据长度,最大跳数填入M,转发节点1、转发节点2、转发节点3等填入0,DATA帧填入发射数据后,生成水声通信包,通过水声换能器发射出去,其它节点接收FLOOD帧;
2)FLOOD帧源地址判断:其它节点收到FLOOD帧后,首先判断FLOOD帧源地址是否为自身,如为自身,则放弃接收,进入空闲状态,如为其它节点,则转至步聚3;
3)发送序列号判断:如果浮标接收到FLOOD帧,对FLOOD帧的帧序列号与本地缓存的此源节点上一次接收FLOOD帧的序列号进行比对,如相同,则放弃接受后续DATA包,进入空闲状态,如不同,进入步骤4;如果水下节点接收到FLOOD帧,对FLOOD帧的帧序列号与本地缓存的此源节点上一次接收FLOOD帧的序列号进行比对,如相同,则放弃接受后续DATA包,进入空闲状态,如不同,则转移置步骤5;
4)目的地址节点类型判断:如果目的地址对应节点类型不是浮标,则放弃接收后续DATA包,进入空闲状态;如为浮标,则转移置步骤8,进行DATA包接收;
5)跳数超限判断:统计FLOOD帧的转发节点1、转发节点2、转发节点3值不为0的个数m,如果(m+1)大于等于FLOOD帧中的最大跳数M,则转移至步骤6,如果(m+1)小于FLOOD帧中的最大跳数M,转移至步骤7;
6)目的地址判断:如果FLOOD帧的目的地址是本节点地址,缓存该FLOOD帧,转移至步骤8,如不是,则进入空闲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076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