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汇流条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07990.5 | 申请日: | 2019-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33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金明壎;徐宗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发屋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B23K20/12;B23K10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姜虎;陈英俊 |
地址: | 韩国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汇流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摩擦焊接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且能够使摩擦焊接时产生的焊道最小化的汇流条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在第一导电体的两端分别配置第二导电体的配置步骤;对第一导电体与第二导电体之间进行摩擦焊接的摩擦焊接步骤;以及对在摩擦焊接步骤经过摩擦焊接的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进行挤压或滚压,从而形成汇流条的汇流条形成步骤,摩擦焊接步骤包括如下过程:将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隔着预先设定的间隔而安装于摩擦焊机的安装过程;使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沿着彼此相反的方向旋转并使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紧贴而产生摩擦热的摩擦热产生过程;以及使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由摩擦热所熔融时产生的焊道最小化的最小化过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汇流条制造方法(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 bus bar),尤其涉及一种摩擦焊接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且能够使摩擦焊接时产生的焊道最小化的汇流条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传递电能的媒介即汇流条(Bus bar)在发电厂、大型建筑物、大型工厂、大型百货店、地铁、新机场等构成电流容量大的大型输配电线路、电气设备用导体、通信电缆等的输电线路,通常主要使用的是电缆,但近来由于汇流条的诸多优点,而多用作电缆的替代品使用。
从构造上比较汇流条和电缆可知,相似之处在于具有导体和绝缘体,但汇流条的最大优点是以相同体积的导体能够传递更多的电能。因此,在大容量配电系统中汇流条的优点已为人所知的同时,其使用量在急速增加,且与过去相比,随着需要大容量电能的大型建筑物、大型工厂、发电厂、地铁等的需求在激增的趋势,汇流条安全且能量损耗少,因此被认为是非常适合现代大容量输电系统的零部件。
韩国授权专利第10-1844270号(2018年03月27日授权)中有关于汇流条及其制造方法的记载,根据所公开的技术,所述汇流条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准备带状的导电的多个金属部件的步骤;将所述多个金属部件仅沿着厚度薄的方向折弯,即折弯前后,使其上下表面保持平坦状态的折弯的步骤;焊接所述多个金属部件的折弯的折弯部的步骤;在层叠的所述多个金属部件彼此紧贴的状态下,约束其一体动作的步骤,所述多个金属部件由铜或铝制成。
韩国授权专利第10-1306914号(2013年09月04日授权)中记载了关于改善稳定性的焊道加工机。根据所公开的技术,所述焊道加工机的特征在于,包括:一对滑板,彼此隔开设置,以便中央形成向前后敞开的焊道行进路径,且在上部表面前后分别连接设置有固定块;本体头,其设置于所述固定块之间且下部开放;主刀轴,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本体头的内部一侧,且在中央外侧一体地插入设置有主齿轮;从动刀轴,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本体头的内部另一侧,且在上部外侧一体地插入设置有与所述主齿轮啮合旋转的从动齿轮;螺旋齿轮,其一体地插入设置于所述主刀轴的上部外侧,并接受动力轴输入的旋转动力;切割深度调节装置,旋转支架一体突出地形成在所述本体头的后表面,所述旋转支架可旋转地结合在后方侧固定块,从而形成具备于所述本体头的前表面,另一方面,所述切割深度调节装置包括:调节件壳体,其附着于本体头的前表面;切割深度调节件,其设置成贯通所述调节件壳体的上下并能够旋转,且在中央外周表面以放射状形成有多个锁定槽;螺旋轴,其下侧可自由旋转地连接在所述前方侧固定块,且上侧贯通切割深度调节件,从而形成螺钉连接;波珠螺丝,其设置成贯通所述调节件壳体,且以能够进出的方式突出于前端的球嵌入所述任意一个锁定槽中,从而保持切割深度调节件的锁定。
如上所述,过去通常是以铜或铝材料来制造汇流条,而在铜的情况,价格昂贵且重量重,因此可能导致对产品的耐久性问题,在铝的情况,其导电率低于铜材料的导电率,因此需具有比铜大2倍以上的体积,否则通电时产生热,因而发生根据使用环境需要设置冷却器的问题,且由于通电时有可能产生的电弧,易发生熔点低的铝材料熔融的问题,因此存在不适合重型电气设备或容量为其以上的设备的问题。
另外,即使焊接铝和铜而制造汇流条,也由于铝和铜结合时发生不良或铝与铜之间的结合并不牢靠的情况居多,因此,不仅存在结合部分由于外部冲击等而裂开的问题,而且为了去除利用如上所述的焊道加工机进行焊接时产生的焊道,必需进行后加工工序,因此存在制造过程繁琐的缺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发屋株式会社,未经阿发屋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079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