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微流法制备光热蒸发凝胶薄膜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08205.8 | 申请日: | 2019-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14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常青;张艳红;窦天威;孙立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1/02 | 分类号: | C08L1/02;C08L5/08;C08L33/02;C08K3/04;C08J5/18;C08J3/075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思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6 | 代理人: | 刘冬梅;路永斌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法制 光热 蒸发 凝胶 薄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微流法制备光热蒸发凝胶膜的方法,包括:配置离子液体混合溶液,将光热转换粒子加入到离子液体混合溶液中,将溶液装入注射器中,并加入凝固浴中,制备凝胶薄膜,并进行后处理获得的凝胶薄膜能够实现高效率的光吸收与能量转化,由于其具有多孔的凝胶,并且具有丰富的官能团,在用海水进行蒸发时能有效防止盐结垢,延长膜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利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太阳能驱动水蒸发的凝胶薄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提升,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仍是当今社会的主要能量来源。从长远角度来看以化石燃料为主的供应模式是不稳定、不可持续的。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大量优质、价廉及易开采的化石燃料被大量开发使用,剩下一些低品质、昂贵以及难以开采的化石燃料。开发新的,可持续,可再生的能源已经迫在眉睫。
太阳能资源以其来源丰富、使用免费、绿色环保等优点备受人们的关注。但是,目前太阳能的利用效率仍然较低,对于实现太阳能的高效利用仍有很多技术难题有待解决。
太阳能驱动水蒸发技术,指太阳光被充分吸收,而其能量只持续传递给水与空气界面的水分子,使之不断转化为蒸汽。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太阳光的能量,有效地解决了吸收体光学吸收损耗和热学损耗的问题,使其转化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90%),在应用层面,也展示出了一些新的应用可能,如海水淡化、污水处理、催化等。但要实现高的界面光蒸汽转化效率,就必须要从光学吸收、热学调控、水输送这几个方向来对界面光蒸汽转化器件进行精细设计。
为实现更高的光热转换率,实现水蒸发技术,就首先需要良好的光吸收材料,能在较宽的波长范围内尽量消除透射和反射,以实现高效率的光吸收与能量转化,同时,基体材料需要构筑合适孔道结构来向蒸发表面连续不断的供水。亲水且多孔的材料作为水传输通道,这种设计利用材料本身的毛细作用,将水体泵送到吸收体表面进行蒸发,在确保水传输的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地进行隔热,减少热量损失,实现太阳能驱动水蒸发的技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微流法制备光热蒸发凝胶膜的方法。首先,配制含有光热转换粒子和功能化聚合物的离子液体混合溶液,然后利用微流法在重力作用下在液面上制备出凝胶薄膜,最后用水置换凝胶薄膜中的溶剂,从而获得凝胶薄膜。该凝胶薄膜能够实现高效率的光吸收与能量转化,由于其具有多孔的凝胶,并且具有丰富的官能团,在用海水进行蒸发时能有效防止盐结垢,延长膜的使用寿命,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利用微流法制备光热蒸发凝胶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配置离子液体混合溶液;
步骤b、将光热转换粒子加入到离子液体混合溶液中;
步骤c、将溶液装入注射器中,并加入凝固浴中,形成凝胶薄膜;
步骤d、对形成的凝胶薄膜进行后处理。
本发明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由以上方法制得的光热蒸发凝胶膜。
本发明提供的利用微流法制备光热蒸发凝胶膜的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连续生产凝胶薄膜,该凝胶薄膜充分利用光热转换粒子,具有良好的光热蒸发能力,并且具有优异的抗盐垢能力。制备过程选用的材料绿色环保,所用的溶剂可以循环重复使用,可以降低成本。这为以后大规模利用太阳能进行水蒸发提供了材料基础。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中纤维素与壳聚糖(100%水凝固浴)凝胶薄膜的数码照片;
图2示出本发明中纤维素与壳聚糖(100%水凝固浴)凝胶薄膜的扫描电镜图;
图3示出本发明中纤维素与壳聚糖(50%乙醇凝固浴)凝胶薄膜的数码照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大学,未经黑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082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