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换热器和换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08413.8 | 申请日: | 2019-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38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祁照岗;许伟东;黄宁杰;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30 | 分类号: | F24F13/30;F28D1/053;F28F1/22 |
代理公司: | 苏州佳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2 | 代理人: | 罗宏伟 |
地址: | 3125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热器 系统 | ||
本申请公开的换热器包括集流管、多个换热管和翅片,多个所述换热管大致平行设置且沿集流管的轴向分布并插置于所述集流管,所述集流管中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集流管的内腔分隔为第一分腔和第二分腔,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分腔连通,所述冷媒进入集流管先流入第二分腔,与插入第二分腔中的换热管作用后形成剧烈的湍流效应,然后通过设置于隔板的通孔流入所述第一分腔,进而流入换热管,本申请的换热器可相对提高两相冷媒分配的均匀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换热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换热器和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几十年来,换热行业迅猛发展,而换热器作为空调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需要改进和优化设计。换热器包含有集流管和换热管,当冷媒流入换热器时,经集流管分配进入换热管,但是相关换热器中当冷媒为气液两相时其分配均匀性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集流管、换热管以及隔板,所述集流管包括第一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具有管壁和第一内腔,所述第一集流管沿长度方向具有第一端部,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内且自第一端部沿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一内腔分隔为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
所述换热管具有管壁和供冷媒流动的冷媒通道,沿所述换热管的延伸方向所述换热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冷媒通道沿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段延伸并贯穿所述换热管,沿所述换热管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换热管具有大致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管壁还设置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孔贯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管壁设置,所述隔板设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二插孔贯穿所述隔板设置,所述换热管的第一端贯穿通过所述第一插孔并插入所述第二插孔,所述换热管插入所述第二子腔的侧壁、集流管的内壁、以及隔板的第二面之间具有缝隙部,其中,所述隔板的第二面为所述隔板朝向所述第二子腔的面;
所述隔板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插孔错开设置,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二子腔;
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一进出口,所述第一进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一进出口与所述第二子腔连通,当所述换热器通入冷媒时,所述冷媒经所述第一进出口流入所述第二子腔,通过所述缝隙部在所述第二子腔流通,两相冷媒与插入集液管内的换热管作用形成剧烈的湍流效应,使两相的冷媒混合相对均匀,再经过所述隔板的所述通孔流入所述第一子腔内,进而流入所述换热管的所述冷媒通道。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换热系统,所述换热系统具有压缩机、至少一个第一换热器、节流装置和至少一个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 或所述第二换热器为如上所述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在系统运行时能相对提高冷媒分配的均匀性,进而提高其换热效率,当所述换热系统有冷媒流动时,所述冷媒经所述压缩机流入所述第一换热器,并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发生热交换之后流入节流装置,而后所述冷媒流入所述第二换热器并在所述第二换热器发生热交换后再次流入所述压缩机。
具体有益效果将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中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9中本申请一实施例换热器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换热器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换热管与翅片装配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图1中B区的换热管与翅片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换热管与集流管装配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换热管与隔板的一种装配方式的截面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换热管与隔板另一种装配方式的截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084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