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沉降地基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09326.4 | 申请日: | 2019-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78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浩;邓冰彬;汪拥军;邓亚光;沙焕焕 | 申请(专利权)人: | 沙焕焕 |
主分类号: | E02D3/00 | 分类号: | E02D3/00;E02D5/22 |
代理公司: | 南通市永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0 | 代理人: | 葛雷 |
地址: | 226400 江苏省南通市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沉降 地基 处理 方法 | ||
1.一种预沉降地基处理方法,包括外围桩施工、芯桩施工,其特征是:包括施工中减摩促沉、施工后增摩减沉;
A、减摩促沉的方法
施工中减少芯桩侧摩阻力,使打桩设备的施工压力更多地传至桩端,挤压桩端土,促进桩端土层预沉降;
施工时的减摩促沉方法包括下列方法的至少一种:
1)先施工外围水泥土类桩,利用搅拌设备的螺旋叶片反压下部水泥土体;在水泥初凝前打入芯桩,使芯桩施工时的侧面为软滑水泥土体,打桩设备的压力向下传递;
2)增大芯桩桩尖截面,使桩尖截面大于桩身,桩身下沉时桩侧产生空隙,减小侧摩阻力;
3)在芯桩桩底或桩侧进行注浆;
B、增摩减沉
芯桩施工完成后,施工压力消失,桩身压力来源为桩身自重和小于施工压力的建筑压力;外围水泥土体逐渐硬凝,芯桩与外围桩、外围桩与周边土体的极限侧摩阻力逐渐增大,最终成为摩擦桩;桩身压力基本由侧摩阻力承担,传递至桩端的压力很小;且由于施工中的预沉降已完成,桩端土层工后沉降很小,甚至为负值,形成增摩减沉效果;
桩周和桩端土体中埋入2~5层压力盒,芯桩桩身上中下设置3层应力应变测量盒,这些测量盒将施工中和施工后的测量数据实时无线传至计算机,计算机通过分析侧摩阻力、端阻力、位移数据的变化,在必要时启用该桩的备用调节装置,并调整后续桩的施工参数;所述桩的备用调节装置是在桩顶、桩身内或桩底设置的柔性注浆囊袋,柔性注浆囊袋为装有纤维物和和电液控制伺服千斤顶的土工袋,囊袋与注浆管相连;桩承受压力过大时囊袋压缩,桩身变短,应力减少;桩承受压力过小时电液控制千斤顶启用,并向囊袋中注入水泥砂石混合料使其固结,桩身变长,应力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沉降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是:
外围桩为水泥或水泥浆与原位土体混合搅拌形成的水泥土桩;若原位土为砂性土还需加入絮凝剂防止水泥土体板结过快,芯桩为预制钢筋混凝土类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沉降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是:
水泥土桩施工压力为200~400kN,芯桩施工压力为1000~8000kN。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预沉降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是:芯桩桩身设置1~4根通长的注浆管,注浆管在桩侧和桩底共设有2~4层注浆出口,外接注浆设备通过注浆管注入水玻璃与氯化钙溶液或者水泥浆。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预沉降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在减摩促沉、增摩减沉过程中,通过实测数据检测减摩促沉、增摩减沉过程中的摩擦力、应力变化数据,并根据实测数据对减摩促沉、增摩减沉进行分析、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沙焕焕,未经沙焕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0932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