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试数据生成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10788.8 | 申请日: | 2019-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99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韩靖;暨光耀;吴晓茵;张洁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涛;任默闻 |
地址: | 1001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试数据 数据特征 测试数据生成 数据参数 数据构造 数据池 脚本 文档 测试脚本 测试需求 基础信息 逻辑关联 生成数据 数据基础 数据类别 提取数据 同步机制 中心数据 调用 申请 筛选 测试 记录 应用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测试数据生成方法及装置,包括:从待测试数据中提取数据参数,所述数据参数包括:数据特征、应用名、所属环境和数据类别;根据所述数据特征与数据构造脚本之间的逻辑关联调用与所述数据特征对应的数据构造脚本,生成数据基础信息;将所述数据参数和所述数据基础信息记录在数据池文档中并刷新所述数据池文档,以提供测试数据;其中,所述测试数据为根据测试需求筛选并刷新后的数据。本申请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心数据同步机制不能够解决多测试人员或测试脚本共用测试数据以及不规范删改记录导致数据失效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测试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测试数据生成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功能测试的实施流程包含“数据准备-触发被测功能-结果核对”三个环节,任一环节的耗时增加,都将影响功能测试的总时间成本。一直以来,功能测试人员在“数 据准备”环节,采取自给自足方式。当测试环境缺少被测功能所需数据,测试人员需 自行触发不同的系统功能,完成所需数据的构造。例如,当“被测功能”是个人外汇 买入,测试人员首先需要开立个人客户信息,进而开立一类账户,给账户存款,再开 立外汇交易账号,才能开展外汇买入功能的测试。一旦数据准备涉及的应用较多,功 能链路较长,时间消耗会相应增加。
在数据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同测试人员或测试脚本共用同一笔数据的情况,造成多个功能在极短时间内先后更新数据,给结果核对带来干扰。例如测试人员A 测试买入100美金,测试人员B测试卖出50美金,他们选择了同一个投资交易账户, 且互不知晓,按触发顺序,系统先执行买入,再执行卖出,最后余额实际增加了50 美元。测试人员A期望余额增加100,却发现只增加了50,影响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如果个别测试人员执行了不规范操作,例如直接在数据库删、改记录,将直接造成数 据失效,其他测试人员无法再使用该笔数据,绑定了该数据的测试脚本,也将运行失 败。
由于无从得知测试环境已有哪些种类的数据,缺少哪些种类的数据,哪些类型的数据需求量大,哪些数据目前正在被使用,哪些数据已经失效等关键信息,作为测试 经理或测试管理人员无法从整体角度对存量测试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
现有的“数据同步”机制往往包含多个应用,每个应用使用不同的数据库,一笔 有效的数据,需要在不同应用多个数据库均存在相应记录。但不同应用的“数据同步” 机制,存在差异。例如,客户信息应用规定日期在2019-04-01至2019-05-01之间的 数据,同步到新环境数据库,而外汇应用规定日期在2019-03-01至2019-05-01之间 的数据,才会同步,从而造成新环境里2019-03-01至2019-04-01之间的外汇账户, 因为缺少了客户信息,成为失效数据,无法用于测试。
同时,“数据同步”机制并不能解决多测试人员或测试脚本共用测试数据,以及不规 范删、改记录导致数据失效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测试数据生成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数据同步机制的差异而导致的数据失效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测试数据生成方法,包括:从待测试数据中提取数据参数,所述数据参数包括:数据特征、应用名、所属环境和数据类别;
根据所述数据特征与数据构造脚本之间的逻辑关联调用与所述数据特征对应的数据构造脚本,生成数据基础信息;
将所述数据参数和所述数据基础信息记录在数据池文档中并刷新所述数据池文档,以提供测试数据;其中,所述测试数据为根据测试需求筛选并刷新后的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该测试数据生成方法还包括:
根据测试需求从所述数据池文档中筛选符合条件的测试数据;
刷新所述符合条件的测试数据并根据刷新结果采用对应的方式提供所述测试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该测试数据生成方法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107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