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模拟雷达升降杆产生偏移的杠杆式轴向力加载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10892.7 | 申请日: | 2019-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5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武春风;郑宏兵;白明顺;梁国斌;陈黎;朱键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航天科工微电子系统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14 | 分类号: | G01N3/14 |
代理公司: | 51214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管高峰<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610000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长臂 短臂 加载 力臂 二级转轴 升降杆 推杆 加载砝码 一端连接 支撑架 支撑座 转轴 雷达 轴向力加载装置 拉绳连接 模拟雷达 转动连接 转轴转动 杠杆式 模拟风 偏移量 偏移 拉绳 底座 测量 | ||
1.一种用于模拟雷达升降杆产生偏移的杠杆式轴向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1)、一级加载力臂(2)、一级转轴(3)、二级加载力臂(4)、二级转轴(5)、加载推杆(6)、加载砝码(7)和拉绳(8);所述支撑座(1)包括底座(11)和立于底座(11)上的两个支撑架(12);一级转轴(3)和二级转轴(5)均与两个支撑架(12)连接形成支撑点,且一级转轴(3)在二级转轴(5)的侧下方;
所述一级加载力臂(2)包括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一长臂(21)和第一短臂(22);所述二级加载力臂(4)包括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二长臂(41)和第二短臂(42);第一长臂(21)和第一短臂(22)的连接处与一级转轴(3)转动连接;第二长臂(41)和第二短臂(42)的连接处与二级转轴(5)转动连接;第一长臂(21)的另一端连接加载砝码(7),第一短臂(22)的另一端通过加载推杆(6)与第二长臂(4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短臂(42)的另一端连接拉绳(8)的一端;拉绳(8)的另一端用于在使用时连接雷达升降杆(20)的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模拟雷达升降杆产生偏移的杠杆式轴向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杠杆式轴向力加载装置(10)对雷达升降杆(20)加载轴向力时,所述一级加载力臂(2)、一级转轴(3)、二级加载力臂(4)、二级转轴(5)、加载推杆(6)、加载砝码(7)和拉绳(8)的受力方向在同一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模拟雷达升降杆产生偏移的杠杆式轴向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长臂(21)和第一短臂(22)之间,第一短臂(22)和加载推杆(6)之间,以及加载推杆(6)与第二长臂(41)之间均垂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模拟雷达升降杆产生偏移的杠杆式轴向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长臂(41)和第二短臂(42)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模拟雷达升降杆产生偏移的杠杆式轴向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长臂(21)的另一端通过悬挂绳连接加载砝码(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模拟雷达升降杆产生偏移的杠杆式轴向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支撑架(12)上设置有位置对应的两组过孔,通过将一级转轴(3)和二级转轴(5)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支撑架(12)上位置对应的过孔的方式,使一级转轴(3)和二级转轴(5)均与两个支撑架(12)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模拟雷达升降杆产生偏移的杠杆式轴向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转轴(3)和二级转轴(5)上,以及过孔中均添加润滑油。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模拟雷达升降杆产生偏移的杠杆式轴向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杠杆式轴向力加载装置(10)对雷达升降杆(20)加载轴向力时,雷达升降杆(20)的近似偏移量为:
y=FL3/3EI;
其中,y为雷达升降杆(20)的近似偏移量;F=GL1L3/L2L4,F为雷达升降杆(20)的顶端受到的等效拉力;G为加载砝码(7)的重力;L1为第一长臂(21)的臂长,L2为第一短臂(22)的臂长,L3为第二长臂(41)的臂长,L4为第二短臂(42)的臂长;L为雷达升降杆(20)的长度;EI为雷达升降杆(20)的抗弯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航天科工微电子系统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航天科工微电子系统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1089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