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瓣叶修复用夹持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12065.1 | 申请日: | 2019-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38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虞奇峰;肖振昕;秦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纽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01320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紧弹片 瓣叶 夹持器 修复 夹紧瓣 通槽 医疗器械技术 稳定性增强 夹紧位置 锁止组件 相对两侧 致动杆 主体架 脱出 夹合 夹设 推拉 零部件 脱离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瓣叶修复用夹持器。本发明提供的瓣叶修复用夹持器,通过推拉致动杆带动锁止组件往复移动以使主体架插入或脱离第一通槽,同时使第一夹紧弹片和第二夹紧弹片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以夹紧瓣叶上的待夹紧位置,而且在通过第一夹紧弹片和第二夹紧弹片夹紧瓣叶后,还可以利用第一通槽的相对两侧壁限制第一夹紧弹片向外扩张,保证夹设于第一夹紧弹片和第二夹紧弹片之间的瓣叶不会脱出。本发明提供的瓣叶修复用夹持器相对于现有的夹持器零部件较少,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缩短了手术时间,同时瓣叶的夹合稳定性增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瓣叶修复用夹持器。
背景技术
心脏有四个瓣膜,左心房与左心室间的瓣膜为二尖瓣,右心房与右心室间的瓣膜为三尖瓣,主动脉与左心室间的瓣膜为主动脉瓣,肺动脉与右心室间的瓣膜为肺动瓣。正常的瓣膜能根据每一侧上的压力差异而通过开启和闭合来维持血液的单向流动,保证将腔室的血液泵出而不回流。很多种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心内膜炎引起瓣膜的病变是瓣膜的功能受到损害,其中,狭窄和反流是常见的瓣膜性疾病。狭窄是由于瓣膜不能完全打开,导致血流受阻,瓣叶的钙化导致的增厚是引起狭窄的常见原因。反流是由于瓣叶不能完全关闭,导致血液回流到泵血的腔室,瓣环扩张、瓣叶脱垂、瓣叶活动受阻是引起反流的主要原因。
瓣膜性疾病的治疗方案主要有两种:瓣膜置换或瓣膜修复。相对于瓣膜置换,瓣膜修复利用原生瓣膜而并发症少、恢复快、无须终生抗凝,可更好的保持瓣膜功能。因此,二尖瓣或三尖瓣膜在一定程度上采用瓣膜修复的方式治疗更为有效。
目前,用瓣膜修复夹体修复人体病变的瓣膜而使瓣膜反流改善是一项重要的瓣膜修复技术,其中MitraClip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推广,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主要原理是将脱垂的二尖瓣瓣叶/三尖瓣叶与对应的前叶或后叶缝合起来,形成一个双孔二尖瓣边缘中间点缝合,从而减少二尖瓣反流,而心脏舒张期二尖瓣开放时流入左心室血流又不受影响,但MitraClip仍存在以下问题:结构复杂、瓣叶夹取困难、手术时间长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稳定性强、的瓣叶修复用夹持器。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瓣叶修复用夹持器,包括:
主体架和夹紧组件,所述夹紧组件包括第一夹紧弹片和位于其一侧的第二夹紧弹片;所述第一夹紧弹片和所述第二夹紧弹片均贯穿所述主体架且两端均伸出所述主体架;
锁止组件,其上设有第一通槽;
致动杆,所述致动杆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主体架、所述第二夹紧弹片和所述第一夹紧弹片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锁止组件,所述致动杆能够沿其轴向相对于所述主体架往复移动以使所述主体架插入或脱离所述第一通槽,同时使所述第一夹紧弹片和所述第二夹紧弹片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以夹紧瓣叶上的待夹紧位置。
作为上述的瓣叶修复用夹持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锁止组件与所述致动杆螺纹连接。
作为上述的瓣叶修复用夹持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锁止组件包括设有所述第一通槽的锁止帽,及与所述锁止帽连接的内杆,所述内杆与所述锁止帽连接的一端设有内螺纹孔,所述致动杆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内螺纹孔配合的外螺纹,通过所述外螺纹和所述内螺纹孔的配合实现所述致动杆和所述内杆的可拆卸连接。
作为上述的瓣叶修复用夹持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体架的一端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和所述第二通槽的开口相对,所述第二通槽的底壁设有限位柱,所述第一夹紧弹片和所述第二夹紧弹片套设于所述限位柱上,且所述第一夹紧弹片、所述第二夹紧弹片的两端均伸出所述第二通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纽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纽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120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