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门禁控制系统及门禁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12980.0 | 申请日: | 2019-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0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丁莉丽;王洁;许光;王振中;张健中;甄永乾;修德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7C9/20 | 分类号: | G07C9/20;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肖冰滨;王晓晓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门禁 控制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危化品车辆领域,公开了一种门禁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该门禁控制系统包括:安装于油车上的电子锁模块,用于控制该油车的油阀开启或关闭;门禁控制模块,包括:车号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油车的车牌号;挡车器;及门禁控制单元,用于发送所识别的车牌号,以及控制挡车器动作,以允许或禁止油车通行,及电子铅封模块,用于接收所识别的车牌号,并检测该车牌号所对应的油车的电子锁模块的状态,所述门禁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挡车器动作包括:接收电子锁模块的状态,并在该电子锁模块处于施封状态的情况下控制挡车器动作,以允许油车通行。本发明可在油车出入库期间实现对电子锁模块状态的全自动检查,从而减少人工干预环节,大大提高执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危化品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门禁控制系统及门禁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对成品油需求量不断扩大,对成品油库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适应石油储运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门禁系统作为油库管理自动化的一部分,可大大减少油库管理的工作量,且可预防库内罐车排队、提高油库安全性。更为重要的是,门禁系统具有组网通讯功能,便于油库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
现有部分油库为实现内部配送车辆的可视化管理,在每辆配送车辆上安装了智能电子锁。智能电子锁可GPS定位及状态实时监控,实现车辆装卸口的智能管理。但为节省电能,智能电子锁车载控制端显示屏因长时间不操作常进入待机状态,车辆出入油库须由门卫手动按键激活来查看电子锁状态。由此,运输车辆出、入库期间电子锁的检查需要人工进行干预,执行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门禁控制系统及门禁控制方法,其可在油车出入库期间实现对电子锁模块状态的全自动检查,从而减少人工干预环节,大大提高执行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门禁控制系统,该门禁控制系统包括:电子锁模块,该电子锁模块安装于油车上,用于控制该油车的油阀开启或关闭;门禁控制模块,该门禁控制模块包括:车号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所述油车的车牌号;挡车器;以及门禁控制单元,用于发送所述车号识别单元所识别的车牌号,以及控制所述挡车器动作,以允许或禁止所述油车通行,以及电子铅封模块,用于接收所述门禁控制单元所发送的车牌号,并检测该车牌号所对应的油车的所述电子锁模块的状态,其中,所述门禁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挡车器动作包括:接收所述电子铅封模块所检测的所述电子锁模块的状态,并在该电子锁模块处于施封状态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挡车器动作,以允许所述油车通行。
可选的,所述电子铅封模块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中的一者:在所述油车通过门禁入口之后,对所识别的车牌号所对应的油车的电子锁模块进行解封;在所述油车通过门禁出口之前,对所识别的车牌号所对应的油车的电子锁模块进行施封。
可选的,所述门禁控制系统还包括:通讯模块,用于建立所述门禁控制模块与所述电子锁模块及所述电子铅封模块之间的通讯。
可选的,所述通讯模块包括基于Web服务的通讯模块。
可选的,所述门禁控制模块还包括:IC卡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所述油车的司机的身份证、驾驶证和/危化证,所述门禁控制单元还用于核实所述油车的车牌号与该油车的司机的身份证、驾驶证和/危化证是否相匹配,在相匹配的情况下,发送所述油车的车牌号至所述电子铅封模块。
可选的,所述门禁控制系统还包括:语音模块,用于播报所述电子锁模块的状态;报警模块,用于在所述电子锁模块未处于施封状态的情况下进行报警提示;和/或终端模块,用于实时查看门禁状态、电子锁模块状态及油车出入库记录。
相应地,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门禁控制方法,该门禁控制方法包括:识别油车的车牌号;接收所识别的车牌号,并检测该车牌号所对应的油车上的电子锁模块的状态;以及接收所检测的所述电子锁模块的状态,并在该电子锁模块处于施封状态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油车通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129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APP优化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连杆锁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