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废气微波处理的燃烧物及其燃烧方法以及燃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13236.2 | 申请日: | 2019-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5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张烈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蜀海天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6 | 分类号: | F23G7/06;F23G5/08;F23G5/44;F23G5/50;H05B6/80 |
代理公司: | 成都厚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5 | 代理人: | 王杰 |
地址: | 6119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烧物 燃烧装置 水性粘合剂 壳体内部 微波处理 吸波物质 支撑 燃烧 法兰 废气 废气处理过程 废气燃烧 均匀作用 内隔热板 热量损失 热转化率 外隔热板 微波单元 微波反射 吸波涂料 吸收微波 反射板 微波能 热源 尖角 壳体 加热 配合 通气 转换 | ||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废气微波处理的燃烧物及其燃烧方法以及燃烧装置,燃烧物包括水、吸波物质、第一支撑颗粒、第二支撑颗粒和水性粘合剂;燃烧装置,包括壳体、微波单元和法兰;采用由水、吸波物质、第一支撑颗粒、第二支撑颗粒和水性粘合剂组成的燃烧物吸收微波,配合本发明提供的燃烧物燃烧方法及燃烧装置,将微波能转换为燃烧物内部热能的方式为废气处理过程提供热源,具有热转率更高,加热速度快、热量损失小、操作方便等特点,燃烧装置壳体内部不存在尖角,配合通气反射板及锥形的法兰使得微波反射至壳体内部均匀作用于燃烧物上,减少能量的损失,提高燃烧物的热转化率,外隔热板、吸波涂料和内隔热板的设置提高了废气燃烧处理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用于废气微波处理的燃烧物及其燃烧方法以及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燃烧法是通过热氧化作用将废气中的可燃有害成分转化为无害物或易于进一步处理和回收的物质的方法。如石油工业碳氢化合物废气及其它有害气体、溶剂工业废气、城市废弃焚烧处理产生的有机废气,以及几乎所有恶臭物质(硫醇、H2S)等,都可用燃烧法处理。
燃烧净化发生的化学作用是燃烧氧化作用和高温下的分解作用。因此,燃烧法只适用于净化可燃的或高温下分解的物质,有机废气一般都具有可燃性,适合燃烧处理。燃烧法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净化效率高,可回收热能等优点。有机废气的燃烧工艺主要有直接燃烧、热力燃烧、催化燃烧以及蓄热燃烧。
在废气燃烧法处理的现有的技术中,大部分采用天然气加热和电阻丝加热的方式为处理过程提供热源,这些方式存在能耗高,热转换率低,不易控制,安全系数低,运行成本过高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用于废气微波处理的燃烧物及其燃烧方法以及燃烧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用于废气微波处理的燃烧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物包括水、吸波物质、第一支撑颗粒、第二支撑颗粒和水性粘合剂,所述水:吸波物质:第一支撑颗粒:第二支撑颗粒:水性粘合剂=1:1~3:1~3:1~3:1~3;所述第一支撑颗粒的粒径为0.25~0.5mm,第二支撑颗粒的粒径为0.1~0.15mm;所述水性粘合剂填充第一支撑颗粒与第二支撑颗粒之间的缝隙,第一支撑颗粒与第二支撑颗粒定型且形成蜂窝状容腔;所述吸波物质的熔点低于第一支撑颗粒、第二支撑颗粒和水性粘合剂的熔点;所述吸波物质达到熔点后,吸波物质失去结晶形成液态,吸波物质均匀分布在蜂窝状容腔内,且不会流出蜂窝状容腔;所述第一支撑颗粒、第二支撑颗粒和水性粘合剂均可吸收微波。
第一支撑颗粒:第二支撑颗粒:水性粘合剂=1:1:1:1。
所述吸波物质为五水硼砂。
所述第一支撑颗粒为钛白粉,第二支撑颗粒为氧化铝,钛白粉的粒径大于氧化铝的粒径。
所述水性粘合剂为瓷砖粘合剂。
用于废气微波处理的燃烧物的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S1、将燃烧物放入燃烧装置内部;
S2、启动燃烧装置;
S3、燃烧物吸收微波产生热量,燃烧装置温度升高至T1达到吸波物质熔点;
S4、燃烧物吸收微波产生热量,燃烧装置温度升高至T2;
S5、向燃烧装置内通入废气,燃烧物升温产生的热量即可对废气进行处理;
S6、当燃烧装置温度升高到T3,关闭燃烧装置中的微波单元;
S7、当燃烧装置温度下降至T2,再次开启燃烧装置中的微波单元;
重复步骤S6~S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蜀海天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蜀海天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132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