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插入式钢圆筒风电基础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13411.8 | 申请日: | 2019-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9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卢永昌;王婷婷;卢生军;王维杰;林先炜;李家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42 | 分类号: | E02D27/42;E02D27/5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圆筒 风电 导管架结构 横向梯形 插入式 导管架 抗变形能力 等距固定 地质条件 风机连接 复杂海况 海上风电 基础刚度 基础技术 基础结构 基础应用 内壁上沿 施工地点 天气影响 透空结构 荷载 钢套筒 过渡段 抗倾覆 能力强 可用 斜撑 下沉 预制 波浪 预留 贯穿 配合 | ||
1.一种新型插入式钢圆筒风电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导管架结构、第一下部基础钢圆筒结构及第二下部基础钢圆筒结构,所述上部导管架结构包括导管架(1)、斜撑(2)、风机连接过渡段(3)、腿桩(4);
其中,所述第一下部基础钢圆筒结构包括钢圆筒(5),所述钢圆筒(5)内壁上沿周向等距固定有横向梯形肋(6),所述横向梯形肋(6)上贯穿有与腿桩(4)相配合的预留钢套筒(7),所述钢圆筒(5)内壁上且位于预留钢套筒(7)两侧的位置均固定有长肋板(8),所述横向梯形肋(6)上贯穿有与预留钢套筒(7)同轴向的短肋板(9);
所述第二下部基础钢圆筒结构包括第二钢圆筒(10),所述第二钢圆筒(10)内壁通过主短肋(11)固定有内圆筒(12),所述内圆筒(12)外壁与第二钢圆筒(10)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预留钢套筒(13),所述第二预留钢套筒(13)固定有套筒加强肋(14),所述主短肋(11)与第二预留钢套筒(13)之间设有次短肋(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插入式钢圆筒风电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的导管架结构由导管架(1)、斜撑(2)、风机连接过渡段(3)、腿桩(4)组成桁架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插入式钢圆筒风电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2)采用X型布置为主,直径大于0.8m,所述导管架(1)直径选取范围在1.5m-2.0m之间,所述导管架(1)底端与腿桩(4)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插入式钢圆筒风电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圆筒(5)直径在20m-40m之间、在壁厚15mm-40mm之间、高度约10m-45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插入式钢圆筒风电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钢套筒(7)通过位于竖直向下的短肋板(9)与钢圆筒(5)内壁连接,所述短肋板(9)位于预留钢套筒(7)中间,所述短肋板(9)上端与钢圆筒(5)顶部齐平,长度为5m-25m,根据软基和应力范围来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插入式钢圆筒风电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肋板(8)位于预留钢套筒(7)两侧边缘约1-2m处竖向设置,所述长肋板(8)可取与钢圆筒(5)同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插入式钢圆筒风电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梯形肋(6)在钢圆筒(5)内壁上沿预留钢套筒(7)轴向等间距布置,间距可取0.5m-1m,数量可取4-8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插入式钢圆筒风电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留钢套筒(13)采用洞形结构,所述第二预留钢套筒(13)顶部及底部均采用钢板焊接并与内圆筒(12)焊接为一体,第二预留钢套筒(13)长度可取5m-10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1341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