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滩涂水产养殖池自动换水及增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14112.6 | 申请日: | 2019-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920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唐伯平;姜森颢;张代臻;张华彬;杨瑞平;宣富君;汪正飞;葛宝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00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压管 底端 十字转轴 水产养殖池 磁性活塞 磁性套筒 增氧装置 自动换水 回水管 十字芯 海水 套筒 增氧 空气压缩机构 浮筒 电能供给 弧形叶片 空气压缩 绿色环保 人工干预 水管连通 水气混合 压缩机构 增氧效果 垂直的 单向门 分气网 搅拌叶 气压泵 橡胶塞 养殖池 涡扇 托轮 海浪 水产品 压缩 节约 养殖 能源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滩涂水产养殖池自动换水及增氧装置,浮筒、弧形叶片、托轮、十字芯套筒、十字转轴和气压泵构成空气压缩机构,第一水压管、第二水压管、磁性套筒、磁性活塞和橡胶塞构成海水压缩机构,分气网和搅拌叶构成水气混合机构,第一水压管底端、第一回水管底端、第二水压管底端和第二回水管底端分别通过单向门与聚水管连通,水压管外设有磁性套筒,水压管内设有磁性活塞,十字芯套筒内穿有一根垂直的十字转轴,十字转轴底部设有涡扇,本装置无需电能供给,绿色环保,节约能源,利用海浪的能量直接进行空气压缩和海水压缩,适用于海水水产品的养殖池养殖,本装置无需人工干预,增氧深度较深,增氧面积较广,增氧效果较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养殖池的换水与增氧机,尤其涉及海水水产品养殖池的自动换水及增氧装置,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增氧机是水产养殖的必备装置,现有的增氧机主要有两种形态:一种是浮在水面上向四周喷水的半潜式增氧机,用于野外大面积养殖池的增氧,另一种是将皮管的一端插入水下,皮管的另一端接增氧泵的增氧装置,用于室内小面积鱼缸的增氧,近年来也有一些利用太阳能作能源或风力发电的增氧机并可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控制,但由于野外养殖池特别是滩涂水产养殖池,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池水在水温、盐度、酸碱度和含氧量都不尽相同,养殖池中的含氧量会随着养殖时间、养殖密度、养殖方法和天气的变化而变化,养殖池中的含氧量变动直接关系到水产养殖的效果,以前都是凭借养殖经验和人工控制增氧机的开启来对池水增氧,对于滩涂偏僻区域,离市区距离较远,采用人工控制增氧机的方法并不方便,不够及时,也不精确,特别是我国海岸线绵长,滩涂面积辽阔,许多新开发的滩涂养殖池周边并没有电力供应,这种情况下,上述需要电能供给的增氧机无法实现增氧功能,虽然可通过风力发电或太阳能发电来解决电能供给问题,但额外投资成本较高,系统结构复杂,对于远离城镇且没有电源供给的偏僻滩涂,实现无人值守且无需电能供给的滩涂水产养殖池自动换水及增氧装置目前尚无较好案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电能供给,利用海浪的能量直接进行空气压缩和海水压缩的适用于海水水产品养殖池养殖的自动换水及增氧装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装置包括底脚1、套管2、第一单向门3、第二单向门4、垂直进气管5、底部轴承6、十字转轴7、第一进水口8、磁性活塞9、磁性套筒10、第一水压管11、第一回水管12、空气滤网13、第一水平支架14、弧形叶片15、轴承座16、顶部轴承17、十字芯套筒18、浮筒19、二通20、第二水压管21、托轮22、第二水平支架23、第二回水管24、第二进水口25、腰部轴承26、第三水平支架27、第四单向门28、入水口29、顶盖轴承30、水气输送管31、搅拌叶32、分气网33、水气混合泵34、第五单向门35、第三单向门36、高压管37、聚水管38、涡扇39、底端轴承40、气压泵41、低压管42、叉形支架43、凸肋44、橡胶塞45、底座46、撑管47、旋转壶48、接管49、旋转臂50、喷孔51和溢水口52。
浮筒19、弧形叶片15、托轮22、十字芯套筒18、十字转轴7和气压泵41构成空气压缩机构,第一水压管11、第二水压管21、磁性套筒10、磁性活塞9和橡胶塞45构成海水压缩机构,分气网33和搅拌叶32构成水气混合机构。
聚水管38上方设有第一单向门3、第二单向门4、第三单向门36、第四单向门28、第一水压管11、第一回水管12、第二水压管21和第二回水管24,第一水压管11底端通过第一单向门3与聚水管38连通,第一回水管12底端通过第二单向门4与聚水管38连通,第二水压管21底端通过第三单向门36与聚水管38连通,第二回水管24底端通过第四单向门28与聚水管38连通,第一水压管11和第二水压管21顶端均设有二通20,第一水压管11顶端通过二通20与第一回水管12顶端连通,第二水压管21顶端通过二通20与第二回水管24顶端连通,第一水压管11顶部和第二水压管21顶部之间设有固定不动的第一水平支架14,第一水平支架14中心设有轴承座16,轴承座16内嵌有顶部轴承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师范学院,未经盐城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141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注水量分控调节设备
- 下一篇:自动翻板式池底排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