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型薄壁Y形环件轧制-旋压复合成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14845.X | 申请日: | 2019-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798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韩星会;华林;田端阳;胡亚雄;杨思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D22/16 | 分类号: | B21D22/16;B21D53/9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朱宏伟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薄壁 形环件 轧制 复合 成形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型薄壁Y形环件轧制‑旋压复合成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环形毛坯置于轧制‑旋压复合成形装置内,所述环形顶板与约束模同轴安装,环形挡板安装在芯辊上,旋轮侧面与环形毛坯上端面紧密接触;S2、约束模绕自身轴旋转并带动环形毛坯、旋轮和芯辊分别绕各自轴旋转,芯辊沿环形毛坯径向进给,同时旋轮做进给运动,在芯辊、旋轮和约束模的共同作用下,环形毛坯发生连续局部塑性变形;S3、成形结束时,约束模停止转动,旋轮和芯辊脱离环件,环形顶板向上运动将成形的目标薄壁Y形环件从约束模中顶出。本发明通过轧制和多道次旋压成形大型薄壁Y形环件,具有显著的节能节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率、减小成形力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异形环件的精密轧制成形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大型薄壁Y形环件轧制-旋压复合成形方法。
背景技术
大型薄壁Y形环件作为飞机等装备上典型的核心承载构件,对其制造精度和工作性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目前,这类形状复杂的薄壁Y形环件主要有两种制造方法。
其一为车削方法,即对矩形截面环形毛坯进行车削加工,从而加工出目标薄壁Y形环件。但是,车削方法存在材料利用率低、零件回弹变形大、金属流线不连续等问题,使薄壁Y形环件的成形精度和力学性能大大降低。
其二为焊接方法,即先将Y形环件的腹部和斜筋分开制造,再将其焊接于一体。但是,焊接成形的零件性能差、制造成本高,难以满足轻量化高端装备的高性能要求。塑性成形工艺具有显著节能节材、加工效率高、成形性能好等优势,成为整体制造国际高端装备的主要发展趋势。由于零件直径大且外形极端,采用传统的锻造方法很难成形出这类大型薄壁Y形环件,迫切需要找到一种有效的塑性成形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大型薄壁Y形环件轧制-旋压复合成形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大型薄壁Y形环件轧制-旋压复合成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环形毛坯置于轧制-旋压复合成形装置内,所述轧制-旋压复合成形装置包括环形顶板、约束模、芯辊、环形挡板和旋轮,所述环形顶板与约束模同轴安装,环形顶板位于约束模内侧并且位于环形毛坯下方,环形毛坯水平放在约束模的内锥面上,芯辊内切于环形毛坯的内圆,环形挡板安装在芯辊上,旋轮侧面与环形毛坯上端面紧密接触;
S2、约束模绕自身轴旋转并带动环形毛坯、旋轮和芯辊分别绕各自轴旋转,芯辊沿环形毛坯径向进给,同时旋轮做进给运动,在芯辊、旋轮和约束模的共同作用下,环形毛坯发生连续局部塑性变形,变形分为三个阶段:
a、变形第一阶段:约束模绕自身轴做旋转运动,芯辊沿环形毛坯径向做进给运动,同时旋轮沿环形毛坯轴向做进给运动;当芯辊和与约束模内表面的间隙等于目标薄壁Y形环件的侧壁厚度时,旋轮和芯辊都停止进给;通过对环形毛坯同时进行径向轧制和轴向旋压,环形毛坯产生轴向延伸塑性变形,同时环形毛坯外壁产生轴向压缩、径向延伸塑性变形,从而成形出目标薄壁Y形环件的下半部分,并在环形毛坯的中部挤出斜凸台;
b、变形第二阶段:约束模绕自身轴做旋转运动,芯辊停止进给运动,旋轮沿平行于约束模斜面方向做多道次进给运动,其进给速度保持不变;通过对变形第一阶段形成的斜凸台进行多道次旋压成形,成形出目标薄壁Y形环件的薄壁斜筋;
c、变形第三阶段:约束模绕自身轴做旋转运动,芯辊停止进给运动,旋轮先运动到斜筋与环件侧壁的过渡处,再竖直向上做多道次进给运动;通过对环形毛坯的上侧壁进行多道次轴向旋压成形,成形出目标薄壁Y形环件上半部分;
S3、成形结束时,约束模停止转动,旋轮和芯辊脱离环件,环形顶板向上运动将成形的目标薄壁Y形环件从约束模中顶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148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